2020年5月18日下午文军弦歌,西迁史话——浙江大学第三届校史文化节·西迁主题校史讲座顺利进行,本次讲座采取线上钉钉群直播的方式,邀请了2位嘉宾分享与浙大西迁相关的点点滴滴。
嘉宾简介:

陈天来: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特约宣讲员,2018年7月被湄潭天下第一壶中华茶道馆聘为“中华茶道馆茶文化旅游总顾问”。先后被聘为“湄潭中学(原浙大附中)春晖使者”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求是黔进’大学生宣讲团指导老师”。2019年12月28日被浙江省能源研究会、浙江省饭店节能专业委员会授予“浙江省饭店节能二十年杰出贡献奖”。
陈秀:浙江大学求是文化宣讲队第374号讲解员
陈天来老师追忆西迁往事
陈老师的父亲是浙江大学著名农科教授、原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陈锡臣,陈锡臣教授参与了西迁全过程,并将优良种植技术一路传播,造福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而陈天来老师自小就随父母生活在湄潭,亲历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讲座中,陈老师先是讲述了对父亲的回忆,回忆陈锡臣教授在田间工作被戏称“老农民”,待人接物、真心实意而又坚持原则的率性自然;接着,陈老师又讲述了浙大师生及其父亲西迁的艰难历程,火车站频繁躲警报、“坐专列进江西”,最后,他为了研究需要留守宜山,每天要对500个品种的小麦进行观察、记录。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繁重,陈锡臣教授依然安之若素,淡然处之。后来陈锡臣转到湄潭任教,兼任农场管理员,继续对农产品小麦的研究。

陈天来老师幽默诙谐、绘声绘色的讲述,穿插着一个个或辛酸或温暖的小故事,让线上线下的听众都深深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西迁岁月。

随后是第374号讲解员陈秀同学的分享。陈秀同学以“那山那水那段情”为主题,分享了西迁途中三段“情”——苏步青与妻子的相濡以沫爱情、束星北与王淦昌的友情和谈家桢先生的爱国情。

伴随她生动详细的讲述,听众仿佛看到了松本米子不顾战乱随丈夫西迁的一片深情,看到了26年未见的束星北、王淦昌两人仍为70多年前在湄潭讨论过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看到了布衣学者谈家桢在恶劣条件下自创实验器材坚持研究的执着……在西迁之路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也留下了很多回忆,烙下了不可磨灭的浙大印记。
校史文化节第三场讲座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我们对于西迁的学习与感悟不会止步。那一代人已经走好了自己的西迁路,作为新时代的求是学子,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西迁路要走,还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去征服。西迁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但西迁路上那些担当家国重任的浙大师生和他们的浙大精神会被我们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灿若星辰。
文字:高佳欣
排版:倪浩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