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站内搜索

八大行动计划一览

编辑:时间:2010年01月28日访问次数:2915

八大行动计划一览

 

    1.卓越教育计划。贯彻“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探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在招生改革、新生教育、专业改造、教学计划、培养方式、就业指导等具体环节进一步落实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2)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以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的教育教学体制,注重人文和心理关怀,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3)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本科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实施优质教学奖励政策,引导高水平教师更多时间走上讲台、教师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加大对教师争取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的支持力度,为提升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支撑条件。

  (4)改革教学模式,修订完善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改造力度。加速核心和主干课程精品化,建设一批荣誉课程。整合更多的研究和实验资源为教学服务,探索研究式、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5)推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研究生招生方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2.学科会聚计划。创新发展方式,加快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协同,促进学科交叉会聚和科研内涵发展,推动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为载体,完善学科重点发展规划;推进学科规划与科研布局协调发展,实现学科建设带动科研布局的发展方式转变。

  (2)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基础研究专项、863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作为争取重大项目的目标与突破口,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实现重大项目牵引的发展方式转变。

  (3)采用集聚辐射交叉战略,加强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基地的培育、布局和建设,促进创新团队建设,实现基地、人才、项目一体化的发展方式转变。

  (4)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机制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制,加强大服务载体建设,实现以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发展方式转变。

  (5)加强科研创新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地发展“求是创新”文化;创新科研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科研发展软实力和影响力。

  3.人才支持计划。在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实施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

  (2)推进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着力推进“新星计划”和“紫金计划”。

  (3)完善教学科研辅助队伍建设计划。

  (4)制订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计划。

  (5)优化用人机制,构筑多元化用人格局。

  4.社会服务计划。坚持“立足浙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和“高水平,强辐射”的要求,进一步实现社会服务工作的“四个转变”。

  (1)综合发挥多学科综合的特点,推进与杭州、宁波等重点城市的全面战略合作。继续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提高办学水平。

  (2)面向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需求,主动规划与舟、甬、台、温等沿海地区的战略合作。

  (3)结合人员分类管理,加强农技推广中心建设,筹建工业技术研究院,完善区域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工作体系。

  (4)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示范点和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带建设。

  (5)实施特色产业项目示范推广工程,拓展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工作。

  (6)加强面向政府决策的咨询服务,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继续教育。

  5.国际合作计划。面向国家外交大格局,积极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和竞争力。

  (1)制定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逐级考核,构建学校、院系所、教师、学生等多元化主体、全方位推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格局。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国际交流工作,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化办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力度;优化留学生教育资源,扩大和提高留学生教育规模和层次。

  (3)改革外事工作模式,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对外合作交流的质量。

  6.资源统筹计划。统筹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化办学资源配置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浙大”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

  (1)编制校园总体规划,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努力解决紫金港校区西区的征地拆迁问题,启动医学中心、文科组团、艺术博物馆、实验场所等项目建设,并配合市政着力解决周边交通和环境问题,使我校的基础能力和校园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争取国家和地方对我校办学的更多支持,推进土地置换工作,缓解学校建设发展中面临的财务压力。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挖掘现有办学资源的潜力,使我校的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3)加大校园数字化工程建设力度,加快网上办公办事、学术信息资源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平台与机制建设。

  (4)密切与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做好为校友服务的工作,进一步争取校友和社会的支持。

  (5)加大校园综合治理投入力度,加大文化阵地、活动、品牌和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新校区建设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弘扬大学精神。

  7.管理创新计划。着眼于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增强基层学术组织活力,积极推进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各方面工作体系的改革创新。

  (1)以学院体制改革为抓手,系统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学校、学院、学系的职能关系和运行机制。

  (2)建立校、院、系、所各级学术委员会制度,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3)改革学术和业绩评价方法,进一步实施人员分类管理和分层考核办法,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4)调整管理结构,优化机关职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

  (5)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方针,进一步加强校、院教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校、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凝聚人心,推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8.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名校、名城综合优势,着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力量,拓展市校长期、特殊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大学校区、城市社区、科技园区联动和谐发展。

  (1)“概念浙大”:完成浙江大学校园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加快紫金港校区建设步伐,重点布局建设若干学科组团、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延伸释放浙江大学功能,使之成为创新集中、人才集聚的“高地”。

  (2)创新创业: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核心,扩大科技园覆盖面,提升科技园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努力打造“环浙大创新创业走廊”。

  (3)重大科技文化专项:围绕良渚科技文化考古工程、湿地公园和水乡都市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并实施若干重大科技文化专项。

  (4)和谐示范区国际品牌:充分发挥学校国际交流窗口的功能,通过市校共建一批高层次、影响大的交流载体或平台,拓展和谐示范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