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谈谈读书的问题

编辑:zhuzh时间:2014年06月13日访问次数:2562

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 曹孔六
 
人物名片:曹孔六教授,现年89岁高龄,1987年离休。是浙江大学法律系第一届毕业生,一直从事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担任浙江法律函授学院副院长等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离休后仍热心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二十年如一日辛勤奔波,先后担任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浙江大学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及浙江大学法学院督导等。
 
内容提要:十八大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近,习近平同志专门就学习问题在中央党校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这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掀起全党学习热潮的动员令。
本宣讲专题结合本人的体会,从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几个层面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并形成制度。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多次讲了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此谈点我的体会。
一、爱读书是关于读书的重要性问题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作为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
诚然,人生必须有知识,知识越丰富越好。那样,才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多作贡献,所谓“知识就是力量”。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中就提到“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四人帮”叫嚷“知识越多越反动”,胡说大学历史系应当撤销,把交白卷者视为英雄,那是愚民政策,有其罪恶用心。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所积累的知识浩如烟海,取之不竭。知识从何而来?有两个途径,一个来源于自己的直接实践,这是很有限的,另一个是来源于间接实践,主要是书本知识和网络知识,这是极为丰富的,非常有用的,所以我们要爱读书。儒家学派最主要的经典《论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在《劝学篇》中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并指出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古人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孙中山曾说:“我这一生,除了革命以外,最爱的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我不能生活。”毛泽东也说类似的话。我们知道,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不论是小时候,还是走上革命道路后和晚年,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的菊香书屋,始终嗜书如命,甚至临终前几小时还要叫工作人员为他念书。他的这种读书的意志,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国外也有很多思想家对此有所论述,革命导师列宁指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等等。总之,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助于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做好工作,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脑部健康。我们应当真正地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要说明一下书本知识与网络知识的关系。网络知识的获得有方便快捷和某种意义上节约能源的优点,但广大的读者还应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因网络知识有它的局限性,如在网络上难以作读书记号等。总之,我们善于利用网络知识但不能代替书本知识,读书还是主流。
二、读好书是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
读书要读好书,读“开卷有益”的书。对书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综合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书,要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广大群众来说,应当阅读《共产党宣言》、列宁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等。阅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著作,阅读中共党史和党的重要文献。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弘扬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激励我们的斗志,去做一个永远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次,要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阅读这类书籍,对增强民族自豪感、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大有俾益。古人将书籍分为经、子、史、集四大类。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经类:十三经,缩小一点为四书五经,其中尤以《论语》为最。史类:有二十四史,尤著者为四史,以《史记》为影响最大,既是史书,又是文学作品,还有一部历史名著叫《资治通鉴》。子类:主要有四大学派,儒家学派的孔、孟、荀,墨家学派的墨翟,道家学派的老、庄,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集类:数量巨大,汗牛充栋。
再次,要认真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有关的书籍,为了深造,为了做好工作,阅读这类书籍应是重点。
此外,不同年龄段,还要体现特殊性。如少年儿童阅读童话、寓言、故事、启蒙读物;青、中年阅读一些论述就业、创业和所从事专业的书籍;老年人则应阅读一些老年修养和保健知识方面的书刊。
三、善读书是关于怎样读书的问题
读书要勤奋。读书是人生乐事,又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要抓紧时间,十分用心,才能取得成效。我国古代好学求知的故事不胜枚举,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程门立雪、早起三朝当一共等。革命先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热爱读书,还鼓励身边的人努力读书求知,周恩来同志提出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雷锋同志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善于挤与钻的“钉子精神”,于子三烈士在领导学生运动中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误。我们知道,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要孜孜不倦地读书。读书还要讲究方法,如略读与精读结合,朗读与默读结合、个人读与集体读结合等等,都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好方法。
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就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知识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的确,通过思考,力求把零散的知识变为系统的、把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把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把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通过阅读结合思考,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我们要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偏向。
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还作过“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讲话。我们要在读书与运用的结合上下功夫。作到学用一致,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改造我们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