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解读《第三次工业革命 》

编辑:zhuzh时间:2014年06月13日访问次数:3802

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 张孙玮
 
人物名片:张孙玮,男,祖籍江苏常州市,193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学校科研处长、宁波大学副校长等职,曾赴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为访问学者,1988年晋升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0年任国家教委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浙江省科协常委、浙江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及名誉副会长、浙江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等职,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获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任浙大关工委副主任、关工委求是宣讲团成员。
 
内容提要:人类即将进入的“后碳”时代,它有什么特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它能否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必然引起人们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未来发展作出了宏伟的规划,勾画了未来的中国梦。但是,当前世界正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迫使人类不得不考虑如何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的问题。享誉全球的未来学家Jeremy Rifkin 以正在展现的全球新经济模式将如何改变世界为主题,撰写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和思路。
本宣讲题就是以该书为线索,阐述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一、背景介绍
杰里米·里夫金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是数位美国总统的顾问,也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著有《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时间战争》、《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等十几部关于科技变化对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的论著,享有世界性声誉。《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他的新作。2012年9月,《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在美国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发行,立即登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排行榜前几十名。
以预见科技新趋势及未来的社会革命而知名的杰里米·里夫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石油和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并导致严重气候危机之时,会否产生一种“后碳”时代的新经济模式?经过约10年的思考和讨论,里夫金率先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在他看来,人类在18世纪以纺织工业机器化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20世纪初以汽车大规模装配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逐渐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
在过去10年中,里夫金有2/5的时间在欧洲访问,期间他担任了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等的政策顾问。2007年,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规划的欧盟发展路线图,并制定了202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0%的目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于2013年4月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介绍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这一概念迅速在全球政界、学界和传媒界引起热议。事实上,欧洲人早在2005年前后就注意到了这个新概念,并已经悄然着手准备,以占得先机。
不久前,里夫金在接受我国《望东方周刊》独家专访时说,他已经“嗅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令人兴奋的味道”,同时,他又提出:“中国人需要关心的问题是,到时候中国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是身陷于日薄西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继续依赖化石能源,还是积极投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新科技?”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从根本上重塑经商模式、人际关系和教育方式的革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全球数以亿计的普通人将可以在自己的家庭和办公室里生产出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共享,就像现在在互联网上发布和分享信息一样。
不言而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涵,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本宣讲题将围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关信息,作一浅略介绍。
二、我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持积极态度
自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我国出版前后,即受到从政府到民间的高度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本书出版之际,要求国家发改委“密切关注”该书的出版和出版后的学习。温家宝总理曾经对杰里米·里夫金先生评价说:知道变而能应变,属下品境界;能在变之先,而先天下的将变时先变,才是上品境界。他又说: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们希望做上士,起码作中士,不做下士。国务院参事徐锭明非常赞同杰里米·里夫金的见解,他特别指出有两句话:一个人不了解世界,思维就会封闭;一个人不了解未来,思想就会保守。许多省、市、自治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等都在认真组织干部学习、领悟其精锐。
在2013年1月1日《深圳晚报》的新年献辞中称:杰里米·里夫金的美国梦描述,唯有深圳梦能够找到如此相似的源头。深圳梦,无疑是中国梦的前奏和最强音,无疑是中国梦的梦工厂,而我们正是一个个追梦人。《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我国出版后,《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了里夫金先生时问道:您如何看待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向全省推荐此书一事?这本书适合转型升级中的广东吗?里夫金回答道:很高兴获悉汪洋先生推荐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为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以及普通市民在内的广大读者而创作的。很明显,汪洋先生独具慧眼,已经看到了广东省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中遇到的机会,这一点我非常赞赏。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广东省致力于促进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在国际上享有当之无愧的声誉。
2013年9月10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在北京主办了“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杰里米·里夫金以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的身份出席了会议,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政研室主任胥和平在论坛上发言。指出:“中国对整个新工业革命的思考、探索乃至议论甚至争议,目前出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认为新工业革命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战略问题,它实际上涉及到国家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所以里夫金先生特别关注我国十八大报告里面专门讲发展道路,讲可持续发展,讲生态文明,特别是讲五位一体的发展,是讲的发展道路的新模式。而其中新工业革命恰好暗含了中央的很多重大判断。我在读里夫金的书时有一点对我启发非常大,他认为全世界都在推动,他其实认为美国推动的效率并不是特别好,而且他在书里也表示美国政府其实对新工业革命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据我们最近在中国社科院还有北京的一些研究机构中交谈过,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对新工业革命关注的中国人是关注度相当高的,欧洲普通公众都比不了。
他又指出:“第二是实践的问题,面对中国目前的现实,前瞻有了、方向有了,怎么干?我们要把现有的技术基础融合起来,他讲大体需要几十年我非常赞同,这就是我们要发展新型产业两步走,怎么走的问题,要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上的设计。现在很多人一说搞新兴产业就想到搞光伏、搞新能源,其实他还是按照传统路子搞,用传统产业的思路搞新兴产业,搞完了很可能就落到了产能过剩的框框里,市场没有起来、供需没有对接、新的赢利模式没找到。所以我非常赞成现在描述的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泛能网、泛能云平台,泛能效率平台等等新概念,我们突然发现新的能源概念和能源体系又出来了,其实新工业革命这个问题要研究,就是操作层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我国而言,从政府到民间,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落实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举措,力求少走弯路、不走弯路。
三、解读mJerey·Rifkin和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我国众多各界人士都关注着Jeremy·Rifkin和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呢?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其两大要点:一是他以敏锐的视觉预测了未来世界的走向,另一是他更以具体的方式阐述了未来世界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运行模式。关于前一点,可以从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所列出的副标题清楚看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从它的副标题中更能想到该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和影响了。对于后一点,Jeremy·Rifkin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主要讲了四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阐述了有关智能革命的前景;其次是关于绿色能源革命;再次是讲述了教育革命的必然性;最后,他认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从而提出了发展“游乐业”的大体概念。
从该书叙述的文字流畅性与中国人的文字习惯来看,读者往往会感到与我国社会的现实难以连贯一体,存在着“跳跃式思维”的困难,因此,本文将按照Jeremy·Rifkin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论述的观点,列举我国社会的实际案例来加以解释和说明。
首先,是关于智能革命前景的问题。
何谓智能革命?数千年来,人类追求的只是认识世界和改造外部世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意味着人类拥有改造“智能”和创造“人才”的可能。如果说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机械实现了人类手臂的延伸,那么,人工智能将实现人类大脑的延伸。
而智能革命的影响及意义又何在呢?应该说智能革命将导致社会智能化,即智能社会的出现。智能技术使高智力成为高生产力,从而改变产业结构,也改变生产形式,以致改变一直以直接劳动为基础的社会。也就是说,高智力驱动智能社会的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智能型经济,并且形成智密产业圈,出现智密产业核——智能机器产业,使高智力结构物质化,又推动智能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高智能社会不仅是智能人的社会,也是智能机的社会,是人机共生的社会。”由于高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人机交互作用日益加强,而且人已不再是机器的一部分,机器却可以成为人的一部分。人机共存共荣、人机共同思考的新世界,也创造高智人。”应该说,智能革命所导致的结局常常是无情的:2013年12月3日英国《卫报》发表题为《英国与中国:车轮反转》的社论说:“1876年,中国首条铁路由英国企业建成,当首相卡梅论在北京宣布英国欢迎中国对我们的高铁项目进行投资”时,他们发现中国已经完成高铁机车和轨道系统的本土设计和更新,“中国工程师将很快前往英国,帮助英国人修建一条铁路。”这使他们感到淡淡的苦涩。无独有偶,铁路的情况同样适用于核科学,英国作为核领域先驱的记忆仍历历在目,但如今只能求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帮他们修建新型核电站。说明谁掌握了智能与科技,谁就掌握了时代的脉搏。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4年2月中旬的报道说:“印度将接受中方提供1.8万亿元人民币并帮助改造被称为世界上最挤、最慢、最危险的铁路系统,而早在1853年,亚洲的第一条铁路诞生在印度,要比我国的第一条铁路----吴凇铁路早23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从1997年起,通过6次历史性大提速,进入了高铁时代,并成为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在智能时代,一切经济竞争、政治斗争,乃至军事战争,实质上都是一场智力战。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决定于财力,而决定于智力,高智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作为高智力物化的高技术必然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形成大大小小的经济圈。正在形成的西太平洋经济圈,标志着太平洋文明时期的来临,中华经济圈和中国的复兴,将引人注目。” 当然,智能革命的意义远不止这些,人类的身体与机器结合,尤其是人脑与电脑或其他配件结合,将使“什么是人”这样的问题变得难以回答,并可能引起哲学与伦理学的巨大变革。一旦用人工手段显著提升个人智力成为可能,那么将引起社会结构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剧变。进一步说,“智能革命”尚是一个属于未来的词汇,智能革命在今天仍然属于科学幻想,还需要人们扩展其含义。
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小凡曾经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他所谓的第四产业以计算机、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曾经辉煌一时的美国柯达公司的破产就是一个生动案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培育起来的彩色显象管电视产业,曾一度达到年产1000万台,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对即将出现的智能化平板显示技术缺乏准确判断,使得与彩色显象管配套的整个产业链全部陷入困境,造成很大损失。可见,不重视对智能革命的研究,一定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但是,如何判断智能革命的前景,又如雾里看花,很难明言。我国是制造业的大国,而作为制造业未来方向的3D打印机已经被炒作得火热,可是,谁也说不清楚未来主导市场的3D打印机将是怎么样的?尽管电脑编织机、精雕机、绣花机等等都已经一一问世,但是他们仍然还只是3D打印机的前奏,我们只能积极观望。
由此可见,在智能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决不能掉以轻心的。
在Jeremy·Rifkin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强调的这次新型革命,更多的论述是关于全社会的通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的储存和管理、智能互联、物流交通等五方面的发展,其中,特别是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联网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的普及和实施,即他论述的绿色能源革命,是该书论述的重点,也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里夫金指出,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使用的是大型的、机械型的集中供电网络,而现在我们期盼的是绿色分散式供电的网络出现。“分散式是指每栋建筑都可以建立起小型的发电单元,许许多多这样的建筑便可以成为一个个小型电网的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上,面对未来能源的期待,大致有两种思考:一是开发新的石化能源:如页岩气,美国和加拿大走的是这条路;一是开发可再生新能源,欧洲,特别是德国,现今德国使用的可再生新能源大致是25%。里夫金指出,分布式的供能就是每个人每天回到自己家里和小区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或地热能源都可以为我们所使用。“全球每45分钟所产生的日照能源可以为全世界提供1年所需的能源。如果我们能把我们每天享受的真正可持续的能源搜集起来,就能提供我们七倍所需的供给。” 因此,“未来大型电力公司,不再是生产电能的企业,而是存储和输送管理的作用。” 电力企业不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跑者,也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跑者。
第三方面,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体现在经济模式和能源模式的转变上,而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教育与学习的革命随之而来:智能机器大规模取代人工劳作的趋势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出现,迫使我们必须面对学习,不然就将无法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就会感到寸步难行。同时,网络下载或在线学习将进一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随着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现时代,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最大的时代特色。在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自助式服务迫使全体民众不得不去学习它、接受它、掌握它。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转变成为一种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而进一步的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将与时俱进地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则将失去升职和提薪的机会,也就是说,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历教育的陈旧概念之上,而必须承担起现实和完成终身教育的责任。
《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不仅是可再生能源、智能革命、技术创新等,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革命。该书还认为,人活着不仅是为了工作,还应该快乐,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会:活着是为了游乐!按照其观点来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有四大新兴产业:一是教育产业深刻发展;二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三是养老产业稳步发展;四是娱乐产业健康发展。可以预见,在我国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采取的许多改革举措将大大激活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种种举措,与里夫金的许多见解是十分接近的。难怪里夫金先生说他研究了中国十八大报告阐述的发展道路,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强调五位一体(即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而其中,他对新工业革命的期待恰好与十八大报告阐述的很多重大判断相一致。由此可见,里夫金对中国的未来寄予特别的期待。
四、启迪
第三次工业革命必将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具体地说,在经济发展方面,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其次是整个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再次是加强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趋势的加快;
四是使社会管理、生产管理、服务管理发展为整体的科学,并加快现代化。
其实,不仅在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是如此,军事和国防方面更是敏感,只是大家不愿意轻易启齿罢了,什么隐形机、无人机及尚没有亮相的种种武器,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是决不会无动于衷的。如今,我国各级领导如此重视该书的学习,究其原因,我想我们从中应该得到如下几方面的启迪。
其一是“变”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不变则意味着落后、意味着被边缘化、意味着被淘汰!
请看:“1998年石油每桶价格还不到24美圆;2007年,当油价超过每桶70美圆的时候,全球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开始攀升。2008年7月,世界市场的油价冲到创记录的每桶147美圆,则意味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声已经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第07页,下同)。“世界范围内的购买力急速下降,全球经济骤然减速,金融市场崩溃,这次经济大地震标志着石化时代的结束”(第08页)。
“当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圆时,22个国家爆发了自发的抗议和骚乱,全球有40%的人每天的生活水平仅是2美圆或更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说有10亿人将面临着饥饿。”(第08页)
同时,全球环境在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雾霾不消,涉及13%的国土面积、大约22个城市重污染(《环球时报》2014年2月24日)。因此,唯有“变”,才意味着我们正在步入“后碳”时代,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唯有“变”才有希望。
其二是“如何变”?即应有怎么样的“对策”?
说到对策,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说,就宏观方面而言,必须由国家或政府来制定。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终结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在美国,奥巴马总统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计划通过“绿色能源”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亿美圆的新能源大产业;二是积极布局,抢占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力求要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在欧洲,由于欧债危机使一些成员国深陷泥潭,去年5月欧盟主席巴罗佐在欧盟政府与创新大会上强调,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帮助欧盟战胜经济危机。其中,德国由于经济能够独善其身、一支独秀,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很早就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而且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初见成效,决心要充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在法国,已经推出“数字法国”计划,并从2013年开始实行一项新的网络运营计划以努力弥补差距。在亚洲,日本作为在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有过出色表现的经济大国,日本社会各界也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由中央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加以积极引导,大型企业抢抓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技术制高点,中小企业则充分利用政策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抢占先机。而对于我国来说,里夫金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是因为中国具备作为引领者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并存写入了十八大报告,并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中国能源耗费结构也已经日趋多元化等等,这些都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政府制定的宏观对策已经明确。而从微观方面来说,就是各级政府领导、企业家到每个公民贯彻、执行政府制定的决策的积极性和执行力了,中央到地方政府各级领导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其目的可能就在于此。
其三是要有紧迫感
紧迫感对于个人和团队提高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任何个人而言,不管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还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面对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必须清楚凡事要取得成功并不容易,而失败却很简单;凡事要为危机作准备,为成功打基础;因此,如果今天没有紧迫感,明天就会有危机感!在学习《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际,我们必须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和贯彻党中央和国家的要求,树立接到任务,马上执行的作风,建立“晚一分钟完成,就是执行不力”、“越是感到紧张,越能创造奇迹”的信心,唯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进步之时,实现走在时间前面的愿望。
五、希望与期待
我自己虽然反复阅读和学习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不敢说有很深入的体会或心得,只是有以下几点感想,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首先,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建立是必须的。没有接受新事物、建立新理念的积极态度,不能建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者,将会变得越来越被动,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第三次工业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就必然有其严酷的一面,例如,生产力的提高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以“在制造业中最为明显。从1995~2002年,世界20个最大经济体的制造业岗位减少了3100万个,然而生产力上升了4.3%,全球工业产值增加了30%。”、“钢铁工业也是反映这个趋势的典型例子。在1982~2002年间,美国钢铁产量从7500万吨增加到1.2亿吨,工人数量则从28.9万人下降到7.4万人。”(第276页)“智能技术才刚刚开始影响世界经济。今后几十年,各行各业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可能会被智能机器所代替。”(第277页)面对如此严酷现实,你和你周围的人做好准备了吗?
其次,必须建立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和适应这一现实的习惯。其实,我们完全不必为如此众多的人失业、下岗而担心。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创造无数的就业机会。里夫金认为,未来“人们的就业领域可分为四类:市场、政府、非正规经济和公民社会。”(第280页)然而,所有这些新的就业岗位,都将要求以新的模式和技能才能适应新的工作,所以,如果你不想努力去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就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就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必须建立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体制来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重视合作形式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新方式,提高生活品质,过好每一天。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未来的社会在“市场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是实现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第282页)里夫金认为,“正如19~20世纪工业革命把人们从农奴制度、奴隶身份和契约劳动中解脱出来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合作时代也会使人类摆脱机械劳动的桎梏,从事深层游戏----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活动。”(第282页)让我们努力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些学习、工作、生活的新方式吧,努力过好高生活品质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