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实现中国梦

编辑:zhuzh时间:2014年06月14日访问次数:2753

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 郑元康
 
人物名片:郑元康,男,广东潮阳人。1932年5月生,1953年上海复旦财大本科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浙江大学马列室、社科系、政治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先后任系副主任、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浙江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退休后参加浙江省关工委,任邓小平理论学习报告团副团长。2001年参加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任宣讲团副团长,获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突出贡献奖荣誉证书。2011年起任浙江大学关工委顾问、公共管理学院关工委副主任。
 
内容提要:本宣讲专题是在湖州南浔区党员干部学习会上所作。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着重从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加深理解。
 
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简单的说就是国内外形势;第二个是基本内涵,就是中国梦到底包含哪些内容;第三个是实现路径。
一、中国梦的时代背景
1、国际形势
从国际上看,进入21世纪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新时期,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用两句话概括---“深刻复杂多变,机遇风险并存”。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当今时代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的大变局前所未有,大变局呼唤大变革,大调整推动了大发展。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二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世界的局势已经一去不复返。自从资本主义发展后,全球化就开始有了发展,直到21世纪之后,全球化大发展的格局才真正来临,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在持续推进。文化多样化促进了国际交流,但是文化的碰撞、交融也更加严峻;信息网络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困惑和问题。科技进步加速,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生态型生产技术蓬勃发展,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新兴国家的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方向发展。总的来讲,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变,我国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仍处于可控局势,和各大力量战略互动和有利地位没有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地区安全问题和冲突仍在持续发生,南北差距继续扩大,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冲宗教冲突逐步抬头。从我国周边来看,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新干涉主义到处挑起事端,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南海问题也麻烦不断。所以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难题和挑战。一是要警惕和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颠覆。二是警惕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三是警惕防止大国插手南海问题。四是警惕防止以“人权”为幌子的新干涉主义的蔓延。五是警惕防止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干扰。对此,党中央提出了很多对策,其中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和谐世界。十八大报告提出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把两者糅合起来理解,那么我们对世界的目标就越来越清楚,主要有四点认识,一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二是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包含三个目标,当前也是最低的目标是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军事冲突,防止滑向新的冷战;中期目标是达成稳定的机制框架,形成互利共赢的共同体的格局,确保大国之间长期的和平稳定;最终目标是通过努力,开辟一条前无古人的、合作共赢的关系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繁荣。三是要贯彻“三要三不要”的思想,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四是要正确对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战争与和平是辩证的关系,要正确认识中美之间和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当前我国外交关系里的核心就是中美关系。我们一直在提,“忘战必危,好战必亡”。根据上述讲到的国际局势,我们提出了大外交的概念,除了政治外交之外,包括能源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贸外交和民间外交等,内外结合,各方互动,官民并举,相互配合;同时,我们提出大国防的概念,发展包括陆地、海洋、太空、网络等一体的大国防,新的国防白皮书里有一句很久没提的话,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反应。
2、国内形势
就国内形式而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全面推进,四个现代化及城镇化、信息化等深入发展,应该讲,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非常严峻,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差距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问题;二是安全问题,包括粮食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三是反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但中华民族面临和首先考虑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首先考虑解决的是贫穷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人民富强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党的八大之后社会制度发生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发生转变,这都是大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变革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对此,我们要有三个认识:一是发展是第一要务;二是深化改革是关键,当前,改革将涉入深水区,或者说,将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进到探索暗礁过海的阶段。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否则就不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思想认识上讲,也有三个问题,即发展方向问题,发展模式问题、价值观念问题,人们对这三个问题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需要加以引导、解决。
我们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抓好自身发展,提升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在内综合国力,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促进世界和平。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的目标,要实现目标,首先就要认清形势,并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展览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来的,就是近代以来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民族复兴梦。
梦想的说法就是用形象的、丰富的、大众化的、具浪漫色彩的群众语言来表达我们的目标,梦想立足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是一种追求,是引领我们前进方向的一个灯塔。具体讲中国梦,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把握。
1、世界的维度
要占据世界发展制高点来拓宽我们的发展空间,来赢得世界认同,所以说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强国之梦。中国梦的实践要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2、国家民族的维度
“中国梦”提出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实质就是复兴梦,就是民族梦。复兴绝不是复古,不是为了追溯过去的辉煌,不是为了恢复过去曾有的疆域,而是为了创新,为了超越。我国虽然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总体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有三个参数,一是自然资源资本,二是生产资本,三是人力资本。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美国的国家财富最多,达到118万亿美元,其次是日本,达到59万亿美元,而我们的国家财富只有20万亿美元。从人均来衡量,则差距更大,我们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1.2%,居世界第89位。在教育和高等人才发展上,我们离美国的差距更大。据统计,我们北大清华毕业的高技术人才绝大部分都去了美国,回来的不足五分之一,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大部分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因此我们国家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我们的复兴必须创新。
3、人民的维度
中国梦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民生梦,使每个人的收入、医保、居住等生活条件都能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二是尊严梦,让人民得到应有的权利和公平正义;三是成功梦,让每个人都有成功出彩的机会。
“中国梦”具体的体现就是两个目标,即十八大提到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建党100周年,实现两个翻一番,建成小康,到建国100周年,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已经173年,前面的109年的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2049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梦想的100年。中国梦记录了我们国家、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的光辉历史,承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似锦前程,可以说我们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当然,从我们共产党员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把实现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刘少奇在1943年《共产党员信仰》里详细的描述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作为共产党员来讲,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终身事业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中国梦是中央重大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追求,也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实现中国梦重在道路精神,贵在求真务实。
1、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和精神
中央明确提到,道路处在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位置,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目标确定,道路就在脚下。我们从鸦片战争开始寻找救国兴存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付出了血的代价,积累了深刻的历史经验,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使中华民族初步走向复兴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才使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越走越宽阔。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精神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基础和实现中国梦的不竭源泉。
2、中国梦的实现重在求真务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刚刚讲到中国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三句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浙江的目标“干好一三五,实现翻四番”,建设两富浙江。这些目标都需要我们通过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实现。浙江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我们要把心思和劲头放在实干上,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五官联动摸实情,“接地气”,用脚步来丈量民情,用脑袋来思考问题,用行动来破解难题,围绕着中心工作,以狮子率队的狠劲,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甩开膀子干,鼓足干劲干,出力流汗拼命干,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南浔也提出了“一个目标”、“三大战略”、“四个区”、“五个新突破”、“五个翻一番”,用“三个百倍”来实现大跨越,体现了实干奋进的精神。
3、实现中国梦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
我们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政党。要实现梦想,就一定要注重学习,把梦想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用习总书记的话讲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那么我们学什么呢?一是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增强我们政治上的坚定和意识上的清醒。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学习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我们干什么工作,就要学什么样的知识,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工作水平。三是要学习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研究政治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安全问题、重大风险挑战问题、突发事件问题、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转型升级问题、结构性矛盾问题等,以提高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学习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实践方面,主要是两点,一是群众的实践,通过群众实践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二是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来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学习和实践可以概括为“悟”和“行”,这里有两个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个是创新意识的问题。创新问题最早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排除各种思想干扰;其次是要转变思维方式,要培育四个意识,即学习意识,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当今最新的意识;问题意识,要善于提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批判意识,要敢于提出新的观点;逆向思维意识,要辩证全方位的看问题。另一个是干部领导力的问题。不管什么身份,都存在领导力的问题,比如对农民来说,管好土地也是一种领导力,什么叫领导力?让别人做本来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让人变得喜欢做这种事情,这样一种作用就是领导力。领导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影响型,一种是非权力影响型,我们很多干部只注意前者,往往忽视了后者,而实际上后者对于干部提高领导力有更重要的影响。非权力的领导力影响主要在于以下三点:领导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灵活运用;领导的人格,主要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格、情操的综合体现,其中高尚的情操是领导人格魅力的关键,习总书记说过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其次是宽广的胸怀,它会产生一种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还有严格的自律,坦诚的待人等一系列良好品格都是领导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瑞环曾说过:什么叫领导,领就是带领,走在前头,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实事求是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遵守纪律的表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率,清正廉洁的表率,能真正克服、反对形式主义机制,身体力行、言行一致,那么许多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容易得到解决。领导的艺术,主要是沟通、理解、服务,领导需要和被领导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自我封闭,只有沟通才能拓展思维,联系群众,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要善于理解被领导者和群众,要换位思考,要了解对方所想所困,人的本性都是希望被人欣赏,被人认可。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要善于服务。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