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求是园

站内搜索

“我的抗战故事”系列之戴仲义

编辑:zhangxl时间:2016年05月07日访问次数:100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四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3和2014级直博研究生党支部一行7人来到戴仲义老人的家中,对老人进行采访。虽装修得简朴,老人的屋子却特别干净、亮堂,各类物品收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暗示我们,这就是一个共和国模范军人的家。
初见这位革命老战士,他身穿着一身中山装,尽管已年近九旬,却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待我们所有人都坐好后,他就生动地把那些七十年前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娓娓道来,仿佛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他的语速不快不慢,无不透露着历经风雨后的淡定从容。
部队就是我的家
戴仲义出于1924年,一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的浪潮席卷中国,中国正处于2000年所未有的变革时期。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那也是一个满是血泪的年代。戴老就曾是这万千普通百姓的一员。他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贫农家庭,家里没有自己的田地,为了维持生计,18岁就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在地主家里做工勉强过活。
当老人回忆起自己参军的缘起时,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他们(新四军)第一次来的时候,都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十分团结。不像国民党军队,军官会体罚士兵。”
当时,新四军正在戴老所在的地区进行打游击战。新四军的第一次到来就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国民党的军队,如同那个旧社会,内部等级森严,军官对待底层士兵冷酷无情,处处享受着特权。而新四军的部队则恰恰相反,尽管部队中仍然有军官和士兵,但这只是工作职务不同。其他方面却处处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他的眼中,这支亲民的军队中就像是寒夜中的火光,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一个更加团结、平等的社会,似乎透过这支部队,隐约地展现在他眼前。当时,戴老就迫切地希望加入这支部队,抵御外寇,保家卫国。但是念在家中尚有身体不便的老母和年幼的弟弟,为了不让照顾他俩,戴老不得不放弃了这次机会。
直到有一天,由于家中实在无粮,老人不得不东拼西凑借了点钱,让弟弟去向地主买一点米,却没想到忘恩负义的地主却以老人不是本村人为由,不肯将米卖给他。这让老人感到非常愤怒,自己辛苦地为他劳作却不能换不回买米的权利。他也感到十分绝望,因为生活几乎正一步步把他们一家逼上绝路。
生活的无奈让他看穿了现实的残酷,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加入新四军。他的内心告诉他,在国家如此贫弱,受尽外侮的局势下,他以及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劳苦百姓的温饱根本无法保障,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当时的他作为一个年轻人,是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在这国难临头的时刻怎能置之事外,不为国家贡献出自己?所以参加抗战是他唯一的选择。
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他要参加哪一支军队。国民党军队?显然不可能。这支腐败无能的军队就像那个忘恩负义的地主一样,都是那个万恶的旧社会的产物,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进步和希望的曙光。而彼时的新四军,虽然人数较少,仅是星星之火,但却充满了进步的思想和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当新四军第二次来到时,戴老背着母亲,偷偷与同是当地人的新四军战士约好了见面地点和时间,准备加入新四军。
临走之前,弟弟紧紧攥着他的手,不肯让他走。毕竟上了战场,子弹不长眼睛,也许一去他也就再也不能回来了。但是他知道,在追求国家独立的道路上,牺牲在所难免,每个人都应该有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告诉弟弟自己去意已决,让他尽量照顾好母亲。至此,戴仲义开始了以部队为家,以战士为亲的革命抗战道路。
在队伍中成长,在战争中历练
刚加入新四军作战时,局势十分艰难。“四面八方都是敌军,不只是日军,还有伪军,甚至有时候还要和国军和土匪作战。”由于人数少,为了避免暴露行踪,部队只能晚上行军,白天潜伏,避免与敌军的大规模冲突,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进行游击作战。当时新四军的装备也十分缺乏,一个战士只有一杆枪和几发子弹,与国民党军队相比都相距甚远,更不用说日军。
恶劣的作战环境并没有打垮战士们的信念,反而使得大家紧密团结,特别是部队指战员给予了战士们极大的精神关怀。戴仲义老人刚入伍时,年轻不懂事,看到中队长的佩枪,就问中队长什么时候他也能够有一把这样的佩枪。中队长听到后不仅没有责骂,反而鼓励道:“现在我们部队缺乏装备,不能为你配备这样的武器。等到将来我们打败日本鬼子缴获他们的武器,你也可以有这样一把佩枪!”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希望是维持战士士气,提升部队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正是部队领导对戴老和其他新四军战士们的鼓舞,使得他们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这一点,令戴老至今都念念不忘。
这样斗志高昂的部队,必然在战斗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在戴老的抗战经历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与一股日军的正面遭遇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尽管新四军战士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不如日寇,但是战士们不慌不忙,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战略制高点,试图以此来形成对日军的战斗优势。日军随后也发现了这一制高点。于是这场战斗就变为了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竞赛,谁先掌握制高点,谁就能存活下来。最终,戴老所在的新四军部队凭借着先发优势和顽强的斗志,率先登上了顶峰,不仅击溃了日军,还俘虏了其中的一名军官。戴老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神色有点激动,脸上也露出了不宜察觉的微笑,但随后就谦虚道:“我们部队太小,虽然取得过一些战斗胜利,但都是小规模的战斗。”
除了新四军的昂扬斗志,在戴老的叙述过程中,新四军严明的纪律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针对俘虏的政策上。在抓到日军俘虏后,战士心中都是满腔怒火,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毕竟那么多同胞都曾惨死在日寇的刺刀下。“我还没离家参军前,就曾多次亲眼目睹日军用军刀刺死普通村民的场景,他们实在是没有人性。”戴老在提起日军的暴行时,似乎总是在压抑一股无法平息的愤怒。但纪律就是纪律,新四军的战士们在面对组织纪律和个人情感面前都无一例外地选择忠于前者。他们按照上级的指示,厚待了俘虏。这支拥有铁一般纪律的部队,自然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在这样一直队伍中,戴仲义逐渐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成长为真正的历经生死考验的战士。
不忘国耻,不忘历史
抗日战争结束后,戴仲义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为共和国的建立和稳定鞠躬尽瘁。回顾自己的戎马生涯,他总是说我们在装备上吃了不少亏,几乎所有装备都是从敌军手中缴获来的,但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劣势中反败为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与共产党优良的工作、生活作风密不可分。这种公正廉明的工作作风令戴老永远铭记在心。抗美援朝后,戴老服从组织分配,在山东发电厂工作,工作期间戴老从没接受过任何人的送礼,连一只橘子也不愿意拿,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后来,戴仲义得知弟弟也已参军,家中老母无人照料,于是就向组织提出申请,转至杭州水利发电学校党委工作,61年该单位与浙大合并,从此与浙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尽管戴老目前已经退休,但是他心中一直牵挂着祖国的发展,迫切期望祖国的科学技术更加先进,国力更加强盛。“国家必须要强大,人民生活才能有保障,我们当时打得那么艰苦,说到底吃了武器装备的亏。而发展技术的重任,就要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肩上了。”戴老一直关心年轻人的发展,经常关心后辈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心系祖国的下一代。
“不忘国耻,不忘历史”,是戴老对我们多次的叮嘱。采访结束临别前,戴老激动地与所有采访人员一一握手,反复说着这句话。
这次对戴仲义老战士的采访,让我们有机会能倾听一位历经风雨的长者的谆谆教诲,可谓一段宝贵的经历。我们都是历史的传承者,戴老的那段传奇岁月虽已成过往,但却已在每一位在场同学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段记忆必将激励着青春年少的我们继承前辈的精神,奋发向前,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文/李丝雨、沈丞台佳
附录:
下文是戴老手写的补充材料
约44年夏天,我金肖支队在富阳场口附近与日军打了一仗,打了几个小时,我们都上了山,山上柴、树林茂盛,后来我们也看不清敌人,敌人用火炮往山上乱轰一阵,后来我们参与了战斗。
44年秋在诸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我们比日军抢先占领了山上制高点,那山树少,柴较茂盛,因我们向下看得清,敌人上来不到200米吓我们用手榴弹、步枪、机枪往下猛打,当即打死打伤了一些敌人,这时敌一小军爬得最快的被我们活捉,做了俘虏。这时又有一股鬼子和伪军从我们背后上来了,把我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我军胜利*离战斗,这次战斗日军吃亏。晚上,我们到诸暨与嵊县交界处大*村宿营,到后半夜我军得到情报,诸暨县城*来魏军向我军报复,我们**还走到了二小时山路,据侦察报告,敌人包围了大*村子,结果扑了个空。
45年秋,金肖支队赴四明山与新四军这栋总队三支队合并为三支队。不久,在慈溪五洞闸,打伪中警团。天未前亮,我军摸进了敌人驻地,一进去就猛打,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打到中午,除极少数逃窜外,该中警团基本被歼,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我军以小的代价打了大胜仗。
日本鬼子侵略我们国家,导出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这八年,我们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学们,我们要永远牢记:不忘国耻,不忘历史。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国家教导你们,科教兴国,把我国建成一个谁也不敢在欺负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个目标一定会在不久将来实现。
注:以上我参加一年多的抗日战争中,多次与国民党顽固派和土匪部队打仗未计。
戴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