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

站内搜索

追寻历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

编辑:ltx时间:2016年06月25日访问次数:964

                     记“七一”前夕玉泉校区退休党员骨干红色寻访活动

   “你是一个火种,点燃这片沉睡的土地。你是一个预言,划出人类理想的轨迹。你是一面旗帜,飘飘扬扬,迎着风风雨雨,你诉说一个真谛。你是一面旗帜,几度沉浮,你又几度崛起,你奉献一个真理。”
 当听到这首由江德文作词、刘欢作曲的讴歌我党光辉历程的歌曲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是否由衷地感到无比自豪。党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走基层、看变化、受教育、看变化”专题活动,6月20日至22日,玉泉校区离退休办公室组织退休党员骨干39人专程赴台州三门开展红色寻访活动。

    (一)参观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和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
   一江山岛登陆战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役,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一举攻克一江山岛,红旗插上203高地!全歼国民党驻军1086人,其中俘敌567人,毙敌519人。这次战役使盘踞在大陈各岛屿的国民党部队失去了外围屏障,先后撤出并逃往台湾。一江山岛登陆战是解放战争史上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对近海岛屿之敌的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打响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胜利的第一炮,揭开了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战争崭新的一页。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位于台州椒江区枫山北麓,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青嶂千年奠忠骨,丹枫万树护英魂。”烈士陵园内安葬了为解放一江山岛而英勇牺牲的454名烈士。
   玉泉校区退休党员骨干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瞻仰了烈士墓群,并向烈士鞠躬。随后来到解放一江山战斗纪念塔前,深切缅怀烈士,集体留影纪念。

 

    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的展厅内容包括战役背景、筹划和准备,战斗经过、大陈岛解放、战后重建工作和张爱萍生平事迹图片展。展厅内还设有多个展柜,陈列了大量一江山岛战役中使用的物品、烈士遗物和参战老同志捐赠的物品等。时任总指挥张爱萍司令员在战役结束后写到:“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陆海空直蹈金汤,首战奏凯震八荒。 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边听边看,通过参观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重温那段难忘的红色记忆,永远铭记和继承发扬革命先烈不怕困难、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一江山精神”。
 

 

   (二)参观亭旁起义纪念馆和浙江红旗第一飘纪念广场
   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会师井冈山。5月26日,三门县亭旁镇发生了亭旁起义。我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庄严宣告成立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创建了工农红军。第一面镰刀斧头红旗,在原国民党亭旁区分部门前升起,点燃了星星之火。薪火相传,1949年2月17日,我党亭旁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三门全境,三门成为解放军渡江前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亲身经历解放三门的诸敏将军,在他的著作《难忘的足迹》中高度评价了亭旁起义,誉之为“浙江红旗第一飘”。
   我们来到亭山小学旧址,过去曾经是我党在三门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又是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现在作为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分决策、抉择、蓄势、爆发、火种等五部分介绍了亭旁起义。起义失败后,包定、叶信庄、梅其彬、任畴、陈祥、包昭光、梅其广等党团领导人离开亭旁,易地开展斗争。1929年3月,包定等人先后被捕,几经辗转,均被囚于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持斗争。1930年,他们先后遭到枪杀或被折磨死于狱中。其中年纪最轻的包昭光才19岁,年纪最大的任畴也仅32岁。包定在松木场行刑前,大义凛然,慷慨赋诗:“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
   看着图片介绍,我们为包定等先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生敬仰之情。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让红旗永远飘扬。 

 

   (三)参观椒江349潜艇观光基地

   基地内的349号潜艇于2011年5月退出现役,是仿制前苏联633型潜艇的改进型,是R级常规动力潜艇,潜艇长76.6米,宽6.7米。我们都是第一次进入潜艇内部。潜艇有7个舱,舱室之间都是圆门,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里面的空间非常狭小,尤其是休息室,上下铺之间,连腰都直不了。 我们不能想象潜艇官兵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潜艇舱内的密室环境狭小沉吗闷,让我们体验到潜艇官兵生活训练备战所付出的艰辛;潜艇舱内的仪器设备眼花�乱,让我们感觉到潜艇官兵操控潜艇必须具备非凡的技能。当我们登上潜艇,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一切都明白了,正是有这样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保卫着祖国,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和平生活,向子弟兵致敬!

   (四)参观吴子雄玻璃艺术馆
    这是我国第一家玻璃雕刻艺术馆,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创办,是台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着大师几十年来创作的艺术精品,还有我国多位国家领导人与吴子熊近距离对话的珍贵照片。我们参观了大师雕刻的一系列以生命为主题的作品,如《生命之源》、《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旋律》、《生命的渴望》等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玻璃之美、艺术之美及情感之美,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张 “玻璃报纸”。它是当今世界上首张最大的玻璃报纸,是1949年10月1日《天津日报》,反映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为庆祝建国55周年而作。
   吴子熊大师自幼失去双亲,11岁因无钱上学开始流浪生活。解放后,成为海门玻璃厂第一代玻璃雕刻工人。他凭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在飞旋的轮峰和透明的玻璃上潜心琢磨,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他的作品集东西方艺术、传统现代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74岁的吴子熊大师得知浙大的退休老同志前来参观,亲自接待我们,为我们拉手风琴弹唱,表演玻璃杯雕刻。大家纷纷与吴子熊大师合影留念,希望他艺术之树常青,继续为国争光。

  (文:东晖;图:绍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