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求是园

站内搜索

“我的抗战故事”系列之宋升学

编辑:zhangxl时间:2016年07月28日访问次数:2023

白首赤子:一寸丹心图报国
那是一个英雄迭出的时代
那是一段硝烟纷飞的岁月
那是一生不可忘记的国仇家恨
那是一代人用鲜血染红的青春……
三月的午后,金色的阳光醉人地映进窗子,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心上。宋老精神矍铄、稳稳端坐,和蔼而慈祥,但岁月并无法夺走老人的那分英气,当年战火中保家卫国的飒爽英姿于老人的眉宇间仍依稀可辨。而我们就像是一群懵懂而兴奋的孩子,围坐在宋老旁边,等待着老人为我们讲述那段在记忆中燃烧了70年的青春战火。
17岁,70年
宋老的老家在山东掖县(今莱州),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参军,进行抗日战争时,老人微微扬高了声音,说:“我们家乡那里是抗战老根据地,我一直就想拿起枪,参加战斗!”,那语气中分明透着几分抑制不住的自豪感,老人的眼中也闪动着光芒。
老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做卖国奴,一定要把日本鬼子打回去!”,尽管当时的宋升学年纪尚小,不过幼学之年,但保家卫国,与敌人奋勇作战的种子已早早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宋老九岁那年,八路军就来到了他的家乡。看着那些年轻的战士器宇轩昂、一身戎装,听他们讲述一个个九死一生的瞬间,一场场险象环生、枪林弹雨的战斗,一次次艰苦卓绝却引人入胜的作战经历,年幼的宋升学便更加向往那种当兵作战、保卫家园的生活。在当时的小宋升学眼中,当兵不是简单一个身份,一种经历,而是一份骄傲,是一生的荣耀。
然而当时的宋升学年仅九岁,因此并没有如愿加入八路军的抗战队伍。可是他心中的火光也从未熄灭——于是,还在读小学的他参加了儿童团。
在参加儿童团的几年时间里,宋升学无时无刻不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爱国理念。他每天和同伴们一起站岗、放哨,宣传抗日,甚至也曾和同伴们一起侦察敌情捉汉奸。人们仿佛能从他稚嫩的脸庞中读出一份坚定,一种浑然天成的责任感。
终于,在宋老17岁,也就是1945年,他如愿加入了八路军的抗战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而这一走,就是整整70年。70年的风霜雨雪,南征北往,宋老的角色在改变,他战斗的地点在改变,他战斗的方式在改变,他报国的途径在改变,然而从来不曾改变的是宋老的一颗赤子丹心,他用了人生的70年来让心中那颗种子萌生、扎根、发芽,竭其一生来完成自己内心曾经的一个承诺。
老人回忆起这段往事,手舞足蹈,激动得像个孩子,而我们眼前却仿佛看到70年前那个正值青春的少年,一身正气,挺起胸膛,“就是要扛枪,做战士!”
“当兵嘛,就是这样的。”
宋老参加抗战的时候,我军的物资仍然是极度匮乏,而宋老所在的胶东军区的独立团情况更为恶劣。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冬天,能吃上一顿饱饭,能穿上一件厚衣,似乎都变成了一种奢望。然而宋老和其他所有战士一样,从无怨言。没有吃的,就拿粒米可数的米汤充饥果腹;没有厚衣,就只能用意志和信念御寒。我们无法想象,在那种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宋升学老人是凭借怎样的意志力,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晚,又是怎样坚持奋战,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日子里燃烧着生命火光。
老人刚刚加入抗战队伍时,并没有机会与侵华日军交战,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另一群特殊的敌人。他们身为中国人,却与日军勾结,共同谋害八路军战士,当地人轻蔑地称这群亡国派为“二鬼子”,而宋老所在的队伍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这些“汉奸”。时至今日,宋老谈起这群人时,都带着一种深深的憎恶,“作为中国人,却帮着日本鬼子打中国人,真是太可恶了。”
之后,宋老被调往东北战区,并在渤海与敌人“碰了一仗”。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至今心潮澎湃。当时宋老所在的四十一集团军作战物资极度匮乏,许多武器只能靠缴械而得,连部队中唯一一挺重机枪也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每次作战,每个人只能发到3枚子弹,必须要保证“一枪一个鬼子”。硝烟漫天、弹如雨下,用宋老的话说,那真的是“把脑袋瓜拴在腰带上”。而且当时,我军战士主要是靠游击战,夜战取胜,经常要在半夜时急行军,恶劣的天气情况,难以摸清的路况,无疑都为我军产生了极大的阻碍。然而,即便是这样,宋老他们硬是凭着极强的意志力和信念,打赢了那场战斗。“当时就想着尽快把日本鬼子打完,打完日本鬼子回家享太平!”
宋老从军打仗的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却先后被派往山东、东北、华北、广西等地,每一次接到上级的任务命令时,宋老总是坚决地服从命令,即刻启程,从不拖沓。宋老自从17岁跟随八路军,离开家乡以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甚至都没能和家里人取得过联系。当我们听说直到全国解放后,老人才得以和家里人通信时,我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然而宋老坚定,却又轻描淡写地说,“当兵嘛,就是这样的。”
时至今日,宋老的一句“当兵,就是这样的”仍如雷贯耳,这是怎样的觉悟与热忱,才能把包括自己性命在内的牺牲看得如此淡然,又是怎样的爱国情怀,才能让老人把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视作理所当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跟党走,少生病,少给组织找麻烦”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举国上下无不欢庆。然而宋老的征战之行并未止步。之后,宋升学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在那之后,宋升学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似乎只要祖国需要,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战枪,奔向战场。和平年代,宋升学老人服从组织分配,随部队转移,来到了原浙江农业大学,并先后在膳食科、学生武装部等部门奉献自己的余热。
一路走来,经历风雨,趟过泥泞,宋老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步伐。宋老无比自豪地跟我们说,他17岁还在做警卫员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至今已有70年的党龄。老人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宋升学。”我们问宋老,对于自己是个党员,如今有什么要求,老人淡然一句“少生病,少给组织找麻烦”。这朴实无华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宋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党,而直到耄耋之年,也只是希望自己“少给组织找麻烦”。
离休后,老人也从未对生活放松一丝一毫,于他而言,生活恍如他的第二战场。“老年好学,如炳烛之明”,老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培养兴趣,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老人向我们道出了他想对我们年轻一代所说的话,他告诫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国家曾经受过的耻辱。我们普普通通,但是要做好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老人的神情严肃、认真,仿佛寄托着浓厚的希望。我们无言,只是默默地点头,试图把老人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当做我们之间一份郑重的承诺。
白首赤子,七十年来风风雨雨;
丹心报国,一片赤诚励励勤勤。
宋老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来我们的和平年代,青春年少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抓住青春,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光荣的故事!
文/贾程皓 郑涵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