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浙大老教授赠出1227册图书,他说:开卷有益,更要擦亮眼睛!

编辑:zhangxl时间:2016年09月18日访问次数:1500

     为迎接G20峰会,传递正能量,杭州市老龄工办指导,浙江老年报、杭州967032公益助老服务中心共同主办,富春江曜阳国际老年公寓承办了“优秀公益老人暨为老公益组织推选活动”。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活动组委会发现了很多老人的感人事迹:

近日,在“浙大·德清关工委图书室”揭牌仪式上,这位75岁的老者将略微卷起的书角压平,摆进自己的捐赠图书专柜。这也是德清一中图书室首批设立的个人捐赠图书专柜,整整1227册图书,凝结了老教授王明华10多年的心血。
育人与教书同样重要
王明华是浙江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关工委副主任。65岁时,他依然工作在第一线,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不说教,只身行。如今,75岁的他每天坚持去实验室,除了和学生探讨业务外,他会抽些时间交流下思想。时间不长,一般控制在一刻钟。
    王明华的教学团队里,团结奉献的氛围很浓,他始终给学生们灌输一个观念:做学问,一个人是搞不成的,需要团队协作的力量。
    一位毕业生曾在教师节送给王明华的贺卡上写道:当我走进校园,还懵懵懂懂时,有了老师就有了光亮;当我在学习中跌跌撞撞时,有了老师就有了方向。说理但不说教,善于言小喻大。学生眼中的王明华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教书育人的职责。
“嗜书如命”每月都逛书店
王明华出生在山东,9岁时随父母南下。从初中开始,父亲看到新书出版了,就会给王明华买,而吃穿方面则从不讲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让王明华反复翻阅的一本书,书中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心。后来,国内还出版过一本书《把一切献给党》,书中的主角吴运铎也被称作“中国的保尔”。这两本书王老都很爱看。
    当年,出书的数量不多,但质量甚好,每次拿到一本新书,王明华都爱不释手。“当年买书并没想到要送给谁,现在将这些读过的好书拿出来,就是想让下一代真正了解历史。”王明华说。
    开卷就一定有益吗?王明华认为,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要做到站得稳,看得清,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更需要一颗明辨事理的心。
    判断标准是什么?在他看来,只要是从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那就是正确的。
“红色基因”不能忘却
最近,王明华寻到一本名叫《重读先烈诗章》的书。书中记录着他的祖父——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一首诗《无情最是东流水》。轻声朗读着诗,王明华陷入沉思。
    王明华有着与祖父、父亲一样的大耳朵,上面却布满了冻疮溃烂后留下的皮茧。“年纪大了,体质下降,耳朵上的冻疮即使到了夏天也恢复得很慢。” 王明华摸着耳朵说。
    1943年冬天,日本人进了村,他跟外婆逃难。外婆裹了脚跑不动,情急之下把他“埋”在沟里深雪中,一埋就是两个小时,等他被挖出来时,脸、鼻子、耳朵都冻烂了,直到现在还留下后遗症。当时,王明华只有2岁。
    王明华的父亲王杰15岁就加入了共产党。王明华的父母,两位老共产党员穷其一生为党奉献。
    退休后,王明华参加了浙大求是宣讲团,担任浙大关工委副主任,以他一家四代人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动摇的经历,引导同学坚定信仰,感恩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