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求是园

站内搜索

“我的抗战故事”系列之郑中良

编辑:zhangxl时间:2016年11月12日访问次数:2661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人物名片:郑中良,1922年 12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在宁波浙东中学就读时曾积极参与抗日宣传,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新四军浙东根据地三五支队北撤,后加入20军60师178团,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汝南战役、苏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上海的解放。1953年,跟随教导队前往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后在空军第二预备学校参与部队文化建设。1958年调入浙江医科大学担任教师,后担任浙江医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1985年离休。
家仇国恨,参与抗日宣传
抗日战争爆发时,郑中良正就读于宁波浙东中学。当时,学生们的抗日热情非常高,正在读初中的郑中良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游行等抗日活动。到了高中之后,宁波也成为了沦陷区,郑中良便和同学们一起前往上海,就读于当时也迁往了上海的宁波效实中学,在租界里继续高中学业。在上海,郑中良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开展各种抗日活动。在郑中良的父亲被日军残忍杀害之后,郑中良的抗日情绪空腔高涨。“我父亲是被日本鬼子给打死的,所以我一定要抗战,这不单是国家的仇恨,还是我家里的仇恨。”现年93岁的郑老说起这些时眼神依然坚定如故。
作为学生,郑中良自发地和同学们做一些抗日宣传,主要是发传单和贴标语。在无数次的实践中,他们积累了经验,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又安全的方法。郑中良总结了三种发传单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高楼顶撒传单,两个同学一起,找到上海最高的几座大楼,一个同学在外面放哨,防止租界警察来抓人,另一个同学跑到楼顶,将传单向外抛,抛完传单,大家立刻跑,前往下一个地方。第二种方法则是在电车上抛传单,郑中良乘坐有轨电车,在电车快到站时抛传单,抛完传单立刻下车,这样也可以避免被抓到。第三种方法是挨户发传单,郑中良沿着西藏路挨家挨户发传单,因为居民们拿到传单会立刻收起来,所以这种方法也非常安全。除了发传单,郑中良也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出去贴标语,通常是四五个同学一起行动,一个同学准备浆糊,第二个同学立刻往墙上刷浆糊,第三个同学则等浆糊刷完立刻将标语往墙上一贴,剩下的同学则为大家放哨,如果有警察来抓人的话就立刻大叫一声“黄包车”提醒其他同学,听到提醒,同学们就立刻逃跑。
太平洋事变爆发后,日军进入了租界,郑中良和同学们迫于形势回到了宁波。回到宁波后,郑中良在家乡镇海蟹浦镇当起了小学教员。“但是我还是想要参加抗战,当时脑子里一直是这样想的。”由于当时镇海已被伪军占领,郑中良不知道镇海有新四军的三五支队,便前往还在国民党控制下的温州,投奔国民党军队希望参加抗战。然而当郑中良满怀热情地来到温州之后,迎接他的却是国民党冰冷的态度,国民党拒绝向郑中良提供食宿。但是郑中良还是留了下来,遇到了一位宁波同乡,这位同乡给他介绍了一份文书工作。“抗战抗战,没有抗战,结果是做文书,对这,我是很难过的,怀着抗日热情去,结果到那吃饭都困难。”说到这些,郑老的语气中依然带着愤怒与失落。留在温州的郑中良将国民党的腐败尽收眼底,温州的国民党军队毫无抗战热情,尽行贪污嫖妓之事。“国民党就是这样在抗战的啊!”郑老感慨道。看到这些颓废情形,郑中良知道投奔国民党参加抗战是行不通的了,于是郑中良又回到了家乡,重新当起了小学教员。
参军入党,投身解放战争
当时,一起教书的同事们都非常清楚郑中良的抗日热情,其中一位地下党员便带他来到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投奔新四军三五支队。“我一去那里,就觉得情况不同,新四军在那里是真的抗战的,而且和老百姓关系非常好,借了稻草就归还,经常帮老百姓挑水,对老百姓非常客气,我看了非常感动,一对比,我在温州连吃饭都成问题,新四军是真的来抗日的。”郑老讲到当时的情形。在那里,郑中良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看完这些书,了解了共产党的理论后,郑中良觉得共产党是真正在践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是真心在抗战的,于是1945年7月,郑中良毅然加入了三五支队。
党中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之后得出内战难以避免的结论,于是组织浙东的新四军北撤。郑中良便跟随三五支队辗转江苏苏北来到山东,北撤途中红军不断吸收沿途的地方部队,部队人数达到100多万,然而对比国民党400多万人的正规军,形势还是十分艰难。
北撤途中,郑中良两次遇险。其中一次是随船在浦东、江北之间转移部队,结果遇到台风,幸亏船比较结实,加之船老大的技术好得以脱险,回到了三五支队的根据地。第二次则是在搭乘山东来支援浙东根据地的物资船北撤时,船锚扎破了船底,船老大及时放下两只小船让北撤人员往返岸边逃生,100多名北撤的人员全部脱险,但是最后一个逃生的船老大却被浪冲走不幸遇难。
到了山东之后,情况十分的艰苦,吃的都是高粱饼,正如当时的口号“反攻反攻,退出了我们浙东,来到了山东,一手是煎饼一手是大葱”,但是一心想要打倒蒋介石、建设新中国的信念支持郑中良坚持了下来。
内战全面爆发,但是学生出身的郑中良不会打仗,只好在教导队当学员。郑中良跟随部队一起参与了汝南战役、苏北战役。在这两次战役后,郑中良进入了集训队开始工作,主要负责对部队骨干进行集中训练,补充伤亡较大的部队。在孟良崮战役后,郑中良被掉调到了20军60师的主力团178团,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上海时,郑中良作为警卫连指导员带领战士们一起在打的最为激烈的外围浴血奋战。
结缘浙大,致力教育事业
解放后,郑中良又跟随教导队前往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负责政治教育、训练培养士兵来补充伤亡较大的部队,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认识了老伴,结为伉俪。抗美援朝战争回来之后,郑中良留在了部队,创办了小学中学,帮助部队里农民出身的战士们提高文化。后来部队开始建设预备学校,郑中良便来到了河北保定的空军第二预备学校,帮助报名参加空军的同志们提高文化水平。
几年后部队进行了一些变革,搞教育出身的郑中良便被调到了浙江医科大学(1952年“院系拆分”时,浙江大学医学院从浙江大学分离,独立为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四校合并”时重新并入浙江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开展马列主义教育。之后,郑中良担任了浙江医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
1985年,郑中良从浙江医科大学退休。离休之后的郑中良参加了浙江医科大学的离休支部,并成为了离休支部的支部书记。住在西湖边时,郑中良每天都会到西湖边走一走,经常进行锻炼,所以除了近三年腰椎有点问题,健康状况非常良好。
关注国情,寄语青年学子
离休之后的郑老对国家时事非常关心,每天都会看订阅的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对于国家政策记得非常牢。郑老连连称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郑老说只要党员积极发挥作用,再困难都可以克服。
说到对青年学子的希望,郑老说年轻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目标。年轻人要勇敢创业、用心创业。要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国外交流,学习新的东西,回来报效祖国,不能为了一己私欲就留在国外谋取更好的收入。
采访最后,郑老好提笔写下了对青年学子的希望。“树立高尚理想,报效伟大祖国”,十几个字苍劲有力。
    作者后记:我们一行来到郑老家里,见到郑老,感觉郑老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完全不像一个93岁的老人,郑老的思路非常的清晰,非常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听完郑老的经历和教导,我们都深有感触,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向老一辈学习,树立高尚的理想,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报效伟大祖国。
 
采访:      何朝梁,夏哲盛,王维佳
录音稿整理:夏哲盛,何朝梁
采访稿撰写:王维佳
拍照:      王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