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求是园

站内搜索

“我的抗战故事”系列之朱广文

编辑:zhangxl时间:2016年11月19日访问次数:2781

 胸怀报国梦,满腔赤子情

    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在中华大地的上空消散,但那些当年视死如归的抗战英雄们的拳拳爱国之情却钻之弥坚,他们为人所敬仰的报国之心和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代代传承,谱写出一首又一首感天动地的传奇史诗。朱广文——原浙江大学退休老干部,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抗战老兵。
独子三代单传,热血一心抗战
    朱广文祖籍山东苍山,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独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父母因为心疼自己唯一的儿子,不愿意让他踏上硝烟四起的战场。满腔报国热情的朱广文只好在一个黑夜,偷偷跑出家门来到外县的姐姐家,并带着姐姐四处拼借的两毛钱正式踏上了抗战的道路。1938年9月,朱广文加入了抗日青年救国团南京支队第三大队,与其他青年学生一同参加抗战训练班。此时部队在江苏一带活动,虽然国共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但是国民党却在背后偷偷杀害落单的共产党员。更为可气的是,蒋介石禁止当地百姓送粮食支援抗战部队,违反者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地的县长也被策反,背地里破坏部队的工作。
朱广文的部队陷入了困境,转移到山东一带。山东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粮食短缺问题同样严峻。好在共产党的部队亲民爱民,和人民群众亲如一家,当地百姓夜里乘着小船悄悄给部队送粮食。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部队一天只吃一顿饭。朱广文依然清晰地记得,1939年7月1日他入党的日子,那一天他只吃了一个煎饼。说到此处,朱广文老先生情绪激动地向我们表示:“那时候八路军的日子相当艰难,之所以能够发展,都是依靠当地的老百姓。”朱广文的部队也尽力回馈百姓,他们住进老百姓家里,每天帮他们挑水干活、找百姓谈话,像一家人一样亲切。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当地百姓更加信任朱广文的部队。
工作身负重任,遇难九死一生
随后朱广文所在的部队来到山东临沂一带活动,临沂武装力量复杂,是国民党反动部队和日军部队的据点。为了工作的顺利展开,朱广文部队选择依靠群众的力量,并与当地一个大地主的武装力量联合在一起工作。这一天,身为青年团常委的朱广文拒绝了地主家午饭的邀约,与往常一样下乡检查工作。然而回来时却惊闻了一个噩耗:大地主的武装部队枪杀了去吃午饭的共产党员,朱广文的亲侄子和一位同学也不幸遇难。原来,国民党反动部队一直秘密派人教唆大地主反共,软弱的大地主动摇了立场。
朱广文和幸存的同志被迫转移到偏远地区继续活动,在艰苦中成立了第八中队,随后加入贺龙的三五九旅支援新四军。失去了武装支持,朱广文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可以到县里过上安定的生活,也可以选择留下来坚持工作。怀抱着抗战的热情,朱广文选择了坚持。拿着部队留下来的十七把枪,朱广文组织散落在各乡镇的二十个同志成立了敌后武工队。繁重的工作抗在了朱广文的肩头,他兼任青年团常委、武工队指导员、组织委员、代理区委书记等职务,每周都要走十几里路前往县里开会。前往县城的道路穿过了国民党反动部队、日本伪军的把守区,他只能打扮成当地农民的模样在夜晚悄悄穿行。
时值百团大战捷报频频,朱广文常去县里开会。这天晚上反动部队派出一个小队搜查,朱广文不知道情况在回来的路上被抓了个正着。敌人声色俱厉:“哪里人?”“是老百姓。”敌人过来搜身,发现朱广文身上还带着子弹,“你肯定有问题!”这下事情坏了,朱广文被捆绑到了反动部的司令部,随后被带到附近的一座庙里,双脚悬空地吊在了大梁上。整整一个晚上,朱广文都只能脚尖点地。第二天天明,一个尼姑发现了他,帮他传话给家人。在家人的斡旋下,朱广文终于逃出一劫。
卧底反动部队,计划里应外合
刚刚经历生死一劫,朱广文不仅没有畏缩,反倒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潜伏卧底的好时机。他去信请示党组织,在得到支部“借机潜入反动部队”的指示后,开始了一段卧底生涯。
在朱广文表哥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了反动部队。在这支隶属于国民党的反动部队中,也曾有共产党的成员,只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隐藏身份,并且与上面的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朱广文潜入以后,根据党组织提供的名单,私下里挨个确认,逐一联系。党员们初心未变,很快朱广文就顺利联系上了隐藏在反动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并且成立了一个支部,尽管只有三四个成员,但大家都希望能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开展活动。第一次的内应活动很快被安排在了一个夜晚的10点左右。按计划,借着夜色的隐蔽,以朱广文为首的反动部队共产党内应将等候在坡上接应共产党的部队,以确保对反动部队的突击成功。但当晚等到9点左右,部队带来消息,日本鬼子在12里外的地方征兵扫荡,一旦这边开战,巨大的动静会引来日本鬼子的注意,那么不仅消灭反动部队的任务难以完成,还极有可能与装备更为先进的日本鬼子产生正面冲突。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这次任务最终没能顺利进行。
第一次的内应任务失败后,朱广文被调去村子里监督军服制造。恰巧那正是他幼时上学的村子,他的许多小学同学都加入了共产党。借着这个契机,他们策划了第二次里应外合消灭反动部队的计划。潜到反动部队驻扎的一侧,需要经过一座桥,桥头时刻都有站岗的人员。朱广文和其余身处反动部队的党员们计划在一个时间段里,将站岗的人员全都替换成自己人,以便里应外合,带领外来的共产党军队杀入反动部队。然而一等再等,一直未见共产党部队的身影。一直等到了换岗的时间,朱广文他们不得不离开桥头。无法成功接应,消灭反动部队的计划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提及当年计划失败的原因,朱广文满是遗憾:“带路的人绕着山多走了两圈,我们的部队迟来了两个半小时啊,这次机会就浪费掉了。”
一年中两次作战计划都未能得逞,很快冬去春来,1940年春季日军扫荡频繁,但在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进攻战役。据朱广文回忆,“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兵力向后方战场撤离,他所在的反动部队被迫转移,这件事情,又成为了他抗战生涯中的转折点。
奉命伪装日军,巧计物尽其用
反动部队被迫转移,但朱广文所在的第五中队却坚持留了下来,这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一支中队。但是失去了反动部队粮食和武器的支持,第五中队很难生存,遑论开展抗日活动。彼时八路军也正处于困难时期,自顾不暇,朱广文多次联系附近的八路军部队,但都不能被接收。无奈之时组织又传达了命令:伪装到日军部队里去!
只要是组织下达的任务,朱广文与他身边的共产党员都会竭尽全力去完成,只要是组织的命令,就是龙潭虎穴也进得!虽然要做一段时间的日伪军,但是朱广文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对党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决不允许他们在思想上有任何动摇。
进入日伪军以后,朱广文与其支队表面上与日伪军维持着一致的思想与行动,暗地里伺机观察日伪军的力量分布,搜集有效情报。当时朱广文负责的事情包括其支队军需的领用与分发,在一次领用军需的过程中,他问负责分发子弹的日本人:“你这子弹卖不卖?”“卖的,两块钱一枚。”当时朱广文每月领用的军饷不过十七八块钱,即使全部拿来买子弹数量也少得可怜。组织在经济上也捉襟见肘,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援,但朱广文不愿意错过这个可以扩充军备的机会。他用支队的空名单冒领了他人名字下的军饷,将钱全部用在了购买子弹添置军备上。
随着战事的发展,有一些日军被八路军俘获,在八路军的教育和感召下,一些被俘日军认识到了侵华的罪行,八路军因势利导,由这些日本人自发组织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主要是作对日军的宣传工作,宣传侵华的非正义性和给他们个人及家庭带来的灾难。当时朱广文便接到了发放“反战同盟”传单,劝说日本人停止战争的任务。每次去临沂,朱广文都会将传单小心藏好,惊险躲过车站日本宪兵的搜查。再后来,朱广文索性在汽车进站前便想办法下车,避免遇见把守森严的车站宪兵。那一张张劝说停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传单,或者贴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或者包裹在食物外面送给日本人。在与日军的日常交流中,朱广文也经常旁敲侧击地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也有日本人在提及这个话题时哽咽得无法再继续,这让朱广文意识到,其实和平的年代是所有民众都心向往之的,“反战同盟”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
晚年功成身退,安享幸福生活
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我方军队开始大幅反攻,朱广文也借机带着自己的人从日伪军中脱离出来,回到了共产党的部队担任指导员等工作。但往后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潜伏反动部队和日伪军的经历让朱广文屡次遭到刁难。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朱广文又回到了部队,这一次他随着部队来到了浙江舟山。朱广文老先生说,部队在那里,舟山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乡。
后来随着组织上的安排,1958年朱广文进入了浙江大学,先后担任化工化学系总支副书记、电学系总支副书记、人武部副部长、浙江大学机械工厂党总支负责人。在为浙江大学奉献了三十二年岁月后,朱广文于1990年从浙江大学离休。
退休之后朱广文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他移情书画,钻研书法,陶冶情操,丰富晚年生活,并且成为浙江大学书画社创始人之一。
如今朱广文老先生已经有96岁高龄,失去了部分听力,但身体还算健朗。他向笔者道出了他对年轻人的寄语:“你们现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当时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依靠老百姓过来的,所以你们也要依靠群众,要多接受锻炼,要为人民谋福利。”
 

文/王依艺 彭依婷 董钟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