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院士回母校”活动系列报道之三――院士的故事(三) 校园里青春的见证者

编辑:hjcjiw时间:2017年05月27日访问次数:2015

 
校园里青春的见证者
 
 
生命原野之上,求是创新铭记于心,明志致远奋发向上。身旁有可爱的同学们切磋琢磨互相启迪共同成长,还有敬爱的老师们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教学相长。于是,我们孑然但并不孤单,我们懵懂却并不迷茫。陪伴成长的老师们一路上领军开路,使我们能浩浩乎遨游学海左右逢源,欣欣然踏遍书路上下求索。他们就是我们青春的见证者。
 
老师们口中的“陈院士”
 
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教授、陈剑平院士本科期间的总支书记刘乾开老师口中当年的陈院士是一个学习认真、钻研刻苦、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也是一个敬爱师长、团结同学、能力突出的好干部(大一至大四年级担任了四年的班长一职)。他给陈院士所在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两门课:植物化学保护与农药毒理,期间对这个优秀能干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科四年级下学期的毕业实习环节中,陈院士跟随指导老师在肖山基地学习考察,艰苦的条件、艰巨的任务之下折射出陈院士勤朴求是、艰苦奋斗的治学科研作风,其工作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点赞好评,纷纷夸赞他“善于思考、强于分析,十分适合做科学研究”。因此,在毕业分配时,系分配小组根据陈院士的学习成绩、生产实习以及完成毕业论文的综合表现,将他分配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研究室工作。事实证明老师们的眼光独到而正确,科学院里的陈院士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数十年后的今天,刘乾开老师仍然清楚地记得一位阳光青年头顶烈日、高卷裤脚,赤脚立于漠漠水田之中认真调查病虫害为害情况的专注神态,过往画面历历在目,娓娓道来犹在昨天。
 
访谈现场陈剑平院士(右一)与学生时期的党总支书记刘乾开(左一)老师在一起
 
能源学院化机研究所教授、陈学东院士在校期间的班主任贺世正老师记忆中当年的陈学东院士是一位班级的好干部、老师的好助手以及爱校荣校的好学生。他说,当年的陈院士担任了生活委员一职,在那个没有智能饭卡、食堂用餐还需打饭票的年代里,生活委员这个“官儿”工作琐碎、任务繁重、体大量大,不那么好当。每月月初发放饭票,期间吃不完的同学需要退,吃不够的同学则需要补,都是生活委员的职责所在。而当年的陈院士将这项工作做得很好,仔仔细细、周周密密、点点滴滴关心呵护着同学们的生活细节,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大伙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忆往昔,贺老师不由得感慨在当今的社会中,综合素质才是制胜的关键;陈学东院士自小在性格素养、群体交往、解决问题等方方面面综合的突出表现,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就了今天业绩卓越的陈学东院士。
 
访谈现场陈学东院士(右一)与学生时期的班主任贺世正老师(左一)在一起
 
代代相传的“学以致用”
    
    “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亲人鼓励,小人监督”,陈剑平院士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场的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唐觉先生就是我生命中的那一位‘高人’,在关键的时刻为我指明了方向。”
故事得从1985年的那一个夏天说起。那一年的炎炎夏日,有着与往年的盛夏不同的色彩与心情,四年的本科学习即将走到尾声,雀跃的职场人生即将拉开序幕。那一年的陈剑平院士以其优异的成绩顺利步入毕业分配的火热浪潮之中,而当时的校党委书记已特别有意留他担任学校的党办秘书,读书时就经常写一些小文章于校刊发表的陈院士本人对此也颇有意向。然而人生剧情的发展总有些意想不到的奇妙构思。就在这时,学校给每位同学人手发了一本笔记本,封面上印有烫金的“大学时代”四个字,格外抢眼夺目。这是一本用于书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临别赠言的赠言录,意义厚重而深远。当时系里有很多陈院士感恩崇拜的大教授,我国近现代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唐觉先生就是陈院士特别崇拜的其中一位。于是年少的陈院士兴冲冲地捧着金灿灿的赠言录请唐觉先生书写赠言寄语。那一刻,唐先生用大气、端庄、稳重的字迹在崭新的一页写下:“陈剑平同学:学以致用,愿共勉之。唐觉。”原来早年唐先生自己于浙江大学毕业时,他的老师、我国工程学奠基人、当时的浙大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先生曾用心勉励他“学以致用”。于是,唐觉先生一辈子致力于昆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一生都在认真践行着老师赠予的“学以致用”;而今,他又将这一句让他本人受益终身的四字箴言传给了陈剑平院士,书页上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好似欲跳将出来一般铿锵有力,已在陈院士的心田里拨动了丝丝涟漪。回想求学时光的点点滴滴,展望未来人生的纷纷扬扬,终于,陈院士认定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得到了所有老师的认同,带着诸多前辈们的美好祝愿开启了省农科院里的科研人生。
今年已102岁高寿的唐觉先生在得知陈剑平院士将于百廿岁校庆回归母校参加活动之后,特别高兴,在我们的镜头前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寄语。全场的掌声雷动之后,在这偌大的会场内,唐觉先生与陈剑平院士进行了一场生动感人的隔空交流:“陈剑平同志,今天我听说你参加‘院士回母校’活动,我非常之高兴。我想当初你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曾以老师的口吻给你提了几个字:‘学以致用’。我想不到你能这样努力,勤恳奋斗,创造高新,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为我们母校争光,我听到了非常之高兴。自从你得了院士之后,你亲自到我家里来看过我几次,我非常之感激你,你也为你们的老师好好地告诉年轻的学生,今后要加倍努力,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应该好好地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你是这样的努力,经过多少困难、多少攀登高峰,终于你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作为老师,听到了没有一个人不为你高兴,都是非常之高兴,也希望今后的年轻人以你为榜样,能够为我们浙大农学院创造奇迹,能够做好对国家更有用的东西。”语毕,全场静默肃穆,几秒后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已是百岁高龄的唐觉先生至今仍记得笔记本上那一页“学以致用”的故事。陈院士的脸上似是激动,又是感慨,他的笑容让人明白,这一生中能有一位“高人”指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访谈现场陈剑平院士讲述“学以致用”的故事
 
访谈现场唐觉先生与陈剑平院士“隔空对话”
 
录制现场,唐觉先生(左一)在家手捧“学以致用”赠言页的复印件,感慨不已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有着取之不尽的深刻内涵,串起了三代农学大家的人生故事。然而,陈院士的是唐觉先生传给他的,唐觉先生的是蔡邦华先生传给他的,那么蔡邦华先生的又是谁传给他的呢?以此不断地推想下去,在我们眼前展现的竟是一长串代代相传的人生故事链,望不见开端,也不会有结束,就像承前启后的“接力棒”一样,每个人都从前辈那里承接了这治学济世的精神品格,滋养自己的同时又传承给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陈剑平院士也一定会像前辈们一样再以此寄语他的学生们,勉励现在的青年学子们努力学习、求是创新、学以致用、创造高新。
 
    生命原野之上,求是创新铭记于心,明志致远永远向上。陪伴成长的老师们一路上领军开路,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也书写了我们的辉煌。然而,成长不是青春的专利,它永远不会止步。漫漫科研人生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亲历、去体味、去感受、去成长,且待“院士回母校”活动系列报道之四——院士的故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