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院士回母校”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三 学弟学妹的感悟(七) 化工的学弟学妹们有话说

编辑:hjcjiw时间:2017年07月25日访问次数:3373

上几期里,学弟学妹们以质朴、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与“陈院士”们那短短半日里思想碰撞的缘分,两代人的交流建构在求是创新的人生追求之上,没有阻碍、没有代沟。自那日起,学弟学妹们的感悟如雪片般飞来,从农学院飞来,从能源学院飞来,从更多的学弟学妹们的心中飞来。这些荡漾着青春梦想的声音,回响在今日美丽的求是园之上,与三十年前求是园内的青春笑靥是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一期里,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思考与感悟。“陈院士”们的人生箴言,经过他们的理解、消化与表达,完成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透过这些感想感言,我们看到今日求是园里学弟学妹们的坚韧与立志、拼搏与梦想。

立志
 
2015级化学工程硕士戴璐
何为“院士精神”?“院士精神”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更是心系祖国、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在“院士”头衔的光芒背后,是无数个拼搏的日夜、浸透了奋斗的汗水。“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成才,首先要立志,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要很伟大,但它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是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如陈剑平院士所说,我们要秉持“求是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这对于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
 
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杜乔昆
陈学东院士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要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陈院士的话让我深受启发,当前我国依然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还有很多有待攻关的技术难题,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我们应该向老一辈人学习,将自己的精力投入这些领域,在推动祖国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2015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生耿妤
在院士回母校这样的主题活动中,近距离感受了院士的平易近人,以及对科研的追求,院士教育我们天道酬勤,只有勤奋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坐在这样的活动现场,聆听着两位院士讲述各自在学校时期的风采,看着前面一排排的白发的贡献者,逐渐到黑白相间的中坚力量,再到满脸洋溢着青春色彩的年青一代,这样的画面很感人,我们青年人是站在这些白发苍苍的巨人的肩膀上书写着我们的青春。多年以后,我们也会满脸皱纹,也会白发苍苍,那时候的我们希望能够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更好的明天。
 
2015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肖松
两位院士,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极突出的贡献,在功成名就之时不忘初心。谈兴趣,谈科研,谈工作,满怀着少时的理想。回忆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感念。指导我们后一代,不居高临下,从当前的社会现实出发,给出切实意见。讲到个人与国家,指出要将个人的事业,结合到国家的发展需要中去。
聆听两位院士讲述自己的校园青春生活,倍感亲近,仿佛自己和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促膝谈心。时代流转,但是作为学生的彷徨与激情却是相似的,两位学长的经历鼓舞我、鞭策我,对未来怀抱信心,对家国秉承信念。
 
2016级生物工程硕士孙志娇
今天听了陈剑平院士和陈学东院士的故事,让我们年轻的一代体会到了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两位对科研的满腔热情,以及心系祖国、心系民生的情怀,深深地震撼了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以解决祖国的需求为己任,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信仰具体化为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同时两位院士朴实无华的品性,淡泊名利、高瞻远瞩的境界也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正值青春的我们,肩负国家民族富强的重任,也应积极响应两位院士的号召,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田保政
学与思,知与行,感与辨,兴趣与职业,个人与国家,现在与未来,这些萦绕脑海的问题,在这次也得到了一次梳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母校120年的赳赳以行,院士们数十载孜孜以求,如今的成绩与高度也是捱过了无数个失望的夜晚,人生如海,一苇以渡,太阳升起在你看得最远的地方!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项亚康
两位院士为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尤其是陈剑平院士为解决农民工作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出的努力着实令人感动,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其次,两位院士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学以致用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品质。我们年轻一代应以两位院士为榜样,传承他们的科研精神、奉献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2016级化学工程硕士肖恒
陈学东和陈剑平两位院士的人生感悟和科研态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两位院士的精神,将学以致用、坚持不懈和创新的精神应用到我们学习科研当中,将他们淡泊名利、一心科研,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态度贯穿到我们生活工作当中去。几位院士都是我们人生的榜样,他们的事迹精神将引领我们更好地端正学习生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我们将向他们学习,继承他们优秀的品质,自强不息,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肖可
两位院士对科研饱含热情,以解决祖国之需为己任,奉献了自己,不断为之奋斗。并且他们还有家国情怀,心系民生,切实想方设法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为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努力。我深深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辈当以之为楷模,珍惜现在,拼搏进取,延续老一辈浙大人的精神。

 

坚持
 
2014级生物工程硕士雷颖颖
从两位院士的人生经历谈到,坚定的目标使得两位院士在科研中遇到问题时坚持下来,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作为青年学生,坚定的目标是一切事业的开始,选择好的榜样在理想信念中坚持下来,不怕艰苦、学以致用是在探索事业和奋斗中坚持下来的动力。两位院士科研路上上下求索,追求卓越;尽其所学,推广科研成果惠及社会和人民,顺应国家的需求。两位院士用实际行动担当起社会责任,是我们青年应该学习的家国情怀,在困难中不断成长,练就过硬本领,在青春梦和中国梦的互动交融中,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级化学工程硕士王小颖
在访谈期间,陈剑平和陈学冬院士回忆他们在母校求学到攀登科学之巅的光辉而曲折的经历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让我们从心灵深处触动而认同,体会到他们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甘于奉献的报国之志,这在我们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定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启发和激励作用。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杨浩
两位院士始终坚持求是精神,心怀理想,奉献国家,在各自的领域潜心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给予迷茫的我很大的引导和启发,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勇于为理想而奋斗,切勿心浮气躁,随波逐流,当我们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时,终究会有收获!
 
2015级生物工程硕士杨瑞琪
在两位院士讲述他们人生经历的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教导,比如:“自己的汗水很重要,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知识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计较委屈,勇于受挫”、“学以致用”等,其中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学冬院士所说的“要靠努力和勤奋才会有灵感”。
就像歌词里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想要成功都要付出汗水,就像陈学冬院士所说,当你做一件事努力到努力不下去,努力到极致的时候,灵感就会降临。天道酬勤,只要你努力做事,成功不会忘记你!
我相信这对我们现在有些懒散消极的人来说是一剂良药,成功不是属于天才,它属于每一个努力到极致的人!所以当你看不到希望,想要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成功的灵感就要降临!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余春林
陈剑平院士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的是农业大学,工作在农业科学院,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与“农”字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相同的,陈学东院士把自己的一生几乎都和“机械”联系在了一起。这不禁让我感慨,或许人生最有精力的时候所从事的科研方向能成为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坚持,这是骄傲。
所以,我倡议,要以两位院士为榜样,坚定理想和信念,敢拼敢闯,做好每一天的同时,着眼于未来。把国家发展的重任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为做一个负有神圣使命的科研工作者而不懈努力。牢记院士的教诲,深刻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克服自身缺点,争取先定一个在自己领域的小目标,待完成之后再放大。
 
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钟佳锋
两位院士开场让我想起了竺可桢校长的两个问题: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边想着边听完了他们的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学东院士说的一定要坚持,肯吃苦,坚持到快放弃的时候自然就成了。很多时候遇到困难稍微尝试一下就退缩了,在安逸的环境中呆得太久稍微吃点苦就不行了,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坚持下去,是不是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老一辈的人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条件比今天的我们差千倍万倍,可是做出的成果却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这是因为他们有目标,有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奉献的精神,有不懈的毅力。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可能与他们不同,但是这些特质,应当是我们所要共同追求的。
 
2014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朱嘉嘉
陈学东院士说:“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灵感,只是一个事情做到你觉得已经做不下去了,没有路可走了,灵感就突然来了。可以说,只有靠努力和勤奋才有灵感。”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科研之路,可是只要我们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做就能找到灵感,从而在科研上有所作为。同时也告诫我们,在科研中一定不能懒惰,只要勤奋总会有所收获。

 

语录
2016级化学工程硕士胡倩
陈学东院士为我国的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运行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人格魅力也让我心生敬佩。对待学术坚持、勤劳的品行给我指引了一盏明灯。
陈剑平院士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大一学习的是知识,大二学习的是方法,大三注重的是眼界的提升,大四学习的则是境界。青少年的信仰和理想的形成尤为重要。通过这次举办的院士回母校活动,院士的优秀品质将会被我们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到。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黄玉琦
陈剑平院士告诉我们,做人需时刻保持正能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复杂的情况,坚持自己的信念,将信念变成信仰和理想。陈剑平老师给他的“学以致用”四个字,是我们将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陈院士在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他还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其为国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陈学东院士教我们“天道酬勤”,我们需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问题中找共同点,在共同问题中找不同点。我们要培养吃苦精神,不怕吃亏,不畏艰险,坚定理想信念。做人我们需换位思考,成全别人,反思自己;做学问我们需学以致用,长期坚持。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生娄浙栋
两位院士的学术经历和价值导向,让我收获颇多。陈剑平院士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做人求学一定要有信念,信念抬起了头就变成了信仰,而信仰有了目标之后就变成了理想。对于在科研路上前行不远的我们来说这正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理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只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我们应该先低头完成手边的任务,坚定一步步前行的信念,然后才能真正拿得起自己的理想,与之慢慢靠近。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任玉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陈剑平院士的寄语:“把自己当做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自己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这一人生哲学体现了陈院士做人做事的态度,忧国忧民,以三农为己任,令我深深敬佩!化工系学长陈学东院士风趣幽默地讲述了80年代的浙大趣事,一位位耳熟能详的老教授和他们严谨治学的大师风范,让我为自己身为化工学子感到十分骄傲!
 
2015级生物工程硕士王吉平
感触最深的是陈剑平院士对我浙大学子的寄语:做科研,做人要有信念,有了信念,抬起头便有了信仰,有了信仰,加上远大的目标,就有了理想。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刻苦努力,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造福社会和国家。同时对陈学东院士就如何培养科研的兴趣的回答也很有感触。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只有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足够深刻的了解,你才能培养出你对科研的兴趣。院士的话语鼓舞和鞭策着我在科研的路上不断勇敢前行,努力奋斗!
 
2014级生物工程本科生杨彬彬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剑平院士的一句话:目标就是追求,追求就是信念,信念就是理想。我们需要的就是要有目标,有追求,有信念,有理想。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累了倦了,感觉前路太过坎坷,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我们缺的就是陈剑平院士所说的理想。生活有困难,科研没有头绪,前路一片迷茫,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有目标,有追求,有信念,有理想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不论遇到了什么,不论多累,但是都不能停下,因为我还有东西没完成,我还有事要做,我不能歇,我只有前行。我想这也许就是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做的所以能一路披荆斩棘。就像竺老校长的那句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想这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朱海
“信念抬起头就是信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是祖国的青年一代,正值青春,正在科研中探索,许多的迷茫也围绕着我们,两位院士的话,如启明星,给了我们方向,他们的话语,或许诙谐,或许幽默,可始终掩盖不了他们对科研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可他们的坚定深深震撼了我们,“学以致用”,陈剑平院士用自己的行动贯彻着这句话,我们或许也该思考,现在的迷茫是道路阻碍了我们的眼界,还是我们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遵循着初心,坚定向前。
身为院士的他们,处在中国科研的最顶端,即使如此,他们仍心系民生,为祖国默默奉献。听完他们的讲话,不免燃起一番热血,我们,是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默默追寻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努力追寻着先辈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心系祖国,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创新
 
2017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叶菁睿
席间陈学冬院士谈及创新时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有时候创新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举。对于我们从事科研学习来说,创新并不可少,但又着实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平时看文献的时候抓耳挠腮地想要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并通过实验予以佐证。也许我们也该静下心思考,我们这种所谓的创新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只不过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已。院士的话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创新的思路。也许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极致,必然你会看到另一条崭新的道路。
 
感动
 
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黄勇
陈学东院士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大学经历,他对浙大的体会是硬件强,资源多,尤其是化工系的老师们很厉害,能够跟着高水平的老师学习是很愉快的经历。此外,他还着重强调了交叉学科的意义和重要性,以机械和化工交叉的学科化工机械为例,向我们展现了交叉领域的广阔天地。最后,陈学东院士提及了他遇到困难的处理方法,遇到困难时,你得做到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解决问题的灵感才可能出现。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学习陈学东院士,努力拼搏,不放弃,这样事情才有可能成功。陈剑平院士则向我们分享了一件他被小女孩教育的事情。某日,他去农村调研,遇到一个小女孩,他问:小女孩,“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女孩回答他说:“我最喜欢的是山核桃成熟的时候”。这时陈剑平院士心里想到,这小孩肯定是馋嘴想吃山核桃,结果小女孩接着说:“这样爸爸妈妈就能回家了”,听着他心一惊。是啊,中国现在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社会问题啊,陈剑平院士想到问题的严峻便想着做些什么。为此,他找到绿城集团的董事长宋卫平,和绿城集团合作,建设高科技农业小镇,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进而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两位院士校友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传承“求是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科技奉献社会。
 
2015级化学工程硕士席富娟
陈剑平和陈学东院士毕业多年后,仍心系母校、念昔日恩师情的精神深深打动我,希望自己今后,也能多回母校看望老师,如果信念足够强烈,我想便不会有那么多阻力!
 
2013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夏峥
初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他脸上带着无比温和的笑意,身着一件朴素的白衬衫,丝毫没有架子。“杭州很漂亮、校园很美丽、教师很和蔼。”这是陈学东院士回忆校园生活时蹦出的第一个画面。陈学东认为,浙大更多培养了他许多能力,从工程技术角度来说,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相同中发现不同,在个性中发现共性。“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熏陶更为重要。”
谈起大学记忆,陈剑平院士最难忘是当年的《昆虫课》,授课老师黑板上板书,能够将复杂的昆虫图样一笔化成,几乎与课本印刷乱真。“我们上他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学以致用”这句毕业寄语,是中国近现代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唐觉先生写的。这一寄语既影响了陈剑平的职业选择,也一直促进着他的学术成长。
两位院士谈起读书时的爱好、校园生活、印象最深的功课,讲述了浙大给予他们思维方式和精神品质,两位院士娓娓道来,深情追忆,分享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感悟。
 
2015级化学工程硕士侯雅君
陈剑平老师坦率直言的性格和妙语连珠的语言特色让人不禁跳出了“院士”这个略显严肃的身份,陈学东院士朴素的作风和和蔼亲切的口吻又活脱脱展现了一个老学长的作风,他们既认真的对待学习、生活、工作又以乐观积极地心态对待着人生,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没有选择抱怨,在当年时代的大背景下,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最后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得以无悔青春,并且在自己有所成就之时,牢牢地谨记着祖国,把小家和大家融为一起,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科学家的典范,这才是科学的境界。
 
2016级化学工程硕士黄文斌
在这次的活动中,最令我产生深刻印象的是陈学冬院士。作为一名化工学子,我深深的被陈学冬院士的科研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折服。陈学东学长是国家化机方面的栋梁之才,他毕生致力于科研工作,同时还是一个职业大专的掌舵之人。他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除此之外,李国豪心系母校,收到母校师生的崇敬和爱戴。
 
2015级化学工程硕士毕金飞
“院士回母校”系列活动,有利于树立青年学子榜样的力量,增强了青年学子爱校荣校意识;充分展现了一代代浙大人为党和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增强了浙大青年学子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也体现了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对青年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关心和厚爱;通过此次活动,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浙大学子应该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铸就更好的辉煌。
 
2015级化学工程硕士周高
本活动的主题是“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会议上陈剑平院士与陈学东院士的求是精神,以及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的价值观值得我们每一个浙大人学习。同时两位院士的青春奋斗历程也值得每一个浙大人效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6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邹徽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主持人与院士们畅谈了院士们们在求是园求学的经历趣事,期间还邀请到了他们当时的班主任,党委书记,聊了他们对院士们的印象。针对当下的学生教育状况,陈剑平院士提出了挫折教育的倡议,我们这代人应当发扬老一辈吃苦耐劳,不怕吃亏的精神。而唐先生的毕业赠言:学以致用,不仅伴随了院士的奋斗生涯,更是当下的我们倡导的求是精神的灵魂。
    
人生如海,一苇以渡。祝愿化工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将这样的感动与梦想放在心里,驾求是之风,济人生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