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9日,浙江大学关工委以院级关工委协作组为单位,分别召开“读懂中国”活动工作交流会,交流各院系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的部署、计划、人物推选等有关情况。全校各院级关工委担任副主任的老同志、院系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各协作组召集人主持会议,校关工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各组交流会。
各协作组会议首先传达了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以及3月19日我校“读懂中国”活动部署会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活动计划和内容,各院级关工委参会负责人就本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做了交流。总体看,各院系对这次活动都比较重视,各院系党委普遍进行了研究部署,推选了本院系拟采访的老教授、老同志。有的学院已经制定了采访方案,活动正在稳步展开。
第一协作组会议在教育学院召开,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巨慧到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欢迎关工委协作组会议在教育学院召开。他说,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这方面,“关工委”的工作非常重要,老同志有丰富的经验,是宝贵的资源。当代青年学生具有其独特性,形势的变化也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关工委”和院系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方法,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郑元康教授在发言中认为,“读懂中国”的活动不仅对青年学生,而且对全国人民都具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懂得如何报效祖国。要让青年学生看到祖国的巨大成就,也要使他们看到祖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读懂中国,也要读懂浙大。还要重视对中青年教职工的教育。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上报多少个微视频和多少篇征文,更主要是通过这项活动推进学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校关工委副主任、第二协作组召集人王明华教授说,“读懂中国”活动要结合学校大思政工作开展,“我和我的祖国”要用一个浙大人的独有情怀,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高分子系团委书记陈泽星分享了自己曾参加过院士回母校活动的组织工作,收获很大,表示本次“读懂中国”活动将结合高分子系口述历史、著名人物事迹、学科发展历史来开展。数学学院已推选刘祥官教授作为“读懂中国”活动被采访对象。刘老师曾在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工作多年,其一项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做出过重大贡献。为制作微视频,刘老师计划近期组织学生去四川攀枝花实地体验生活,争取动员学生结合数学学院特色写出优秀的征文。
第三协作组会议在生工食品学院召开,学院党委书记王晓燕表示,生工食品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对“读懂中国”活动十分重视,已召开学院会议进行专项工作部署,已落实老院士、老专家共3位采访对象,组成了专门的“读懂中国”活动宣传小组,并初步拟定了采访脚本和对接的学生党员,学院会认真组织落实好这项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校关工委副秘书长李乐鹏参加了第一、第二组的会议。他在发言中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大节点。“读懂中国”活动就是配合主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要紧紧围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通过这一活动,展现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学校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他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要广泛动员学生、老教授、老同志积极参与“读懂中国”活动,我们不要把这项活动仅看成是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配合主渠道推进我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有力平台,也是推进二级关工委工作的一次机会,并认真落实;二是认真推选有一定成就和有故事的老教授、老同志,新中国70年来,浙大为国家建设和教育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当中离不开我们的老前辈艰苦奋斗付出的辛劳,做出的贡献。有很多老教授可以作为推荐人选,让更多的学生通过采访这些老教授,从他们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引导他们去“读懂中国”。
校关工委秘书长朱征在讲话中强调,各院级关工委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读懂中国”活动的开展,应围绕主题,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内容丰富的活动,并取得实效。这次活动不仅要写出优秀的征文,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更要利用这些材料教育学生,让学生从老教授的故事中读懂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史。
参加会议的各学院关工委老同志纷纷发言,交流了本学院开展活动的部署情况。(图:陈会贤、王榕英、孟菲 文:陈会贤、李乐鹏、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