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百年沧桑,五四精神,传承不息。在纪念伟大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一百周年之际,2019年5月14日,浙大关工委求是宣讲团汇聚西溪校区湖滨党员之家深入学习座谈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畅谈高校肩负的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
座谈会首先由求是宣讲团团长邹先定教授作主讲。他在简要回顾了100年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浙大师生参加五四运动的情况后,着重就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解读。 讲话明确指出了新时代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讲话用“六个伟大”高度概括和定位了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用“六个要”提出了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要求。并就全社会如何做好青年工作,提出了“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的总要求。 邹教授在解读了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后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开展关工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郑元康、王明华、张孙玮、何亚平、许为民、刘祥官等也先后在会上发言。 他们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关心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在新时代与青年同呼吸,共担当的拳拳情怀。老同志们在一个个深情的历史回忆中,在一个个感人的亲历故事演绎中,豪情倍增。革命者永远是年轻,五四百年,爱国进步民主自由,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鲜红的党旗下,走进青年,倾听青年,赢得青年,零距离,面对面,助力青年大学生的发展进步。 主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几十年、八十多岁高龄郑元康教授人称活跃在高校思政工作一线的常青树,对做好青年工作有一系列新思考,郑老师有任重道远,脚踏实地的工作时间表。 科技哲学史、校史研究专家何亚平教授对总书记纪念五四讲话的学习有自己的理解。快八十了,何老师精神状态是年轻样。他对“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伟大功业,对中国共产党干的件件大事理解更深刻。老同志们深情地说,我们要关心下一代,还要关注老一代,强化自我革命,只有自己有新思想新作为才能真正赢得青年。老教授们还说,我们是浙大人,我们要传承五四以来浙大人历尽沧桑始终弘扬的求是精神,浙大魂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之魂,铸魂育人,我们老同志要在校史的整理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电研究专家王明华教授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的嫡孙,他在与青年的交流中有切身的体会。王老师认为,做学生工作要首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有针对性地做青年工作。新科技时代要激发学生打好基础,沉下心来,创新创造。 一生从事思政课、年近80岁的董守珍老师善于在中国历史的故事中追思真理的形成和传播的真谛。她对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的理解,是引导青年在时代的选择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知识分子只有在和工农的结合中,才能创造未来。 许为民教授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从科学教育史的演变中畅谈了对民主科学的理解。要让青年真正了解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前因后果。要引领学生坚定爱国的情怀,透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知行合一。还要让浙大学生加强对浙大校史浙大文化的深入理解。百二十年浙大与民族同命运,浙大故事是启迪青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孙玮教授新近去了俄罗斯,从历史教训的分析中,张教授对中国教育的未来有新的思考。正能量要广泛传递,张教授深有感受。浙大关工委副秘书长李乐鹏老师在座谈中强调,启发教育青年有很多好形式,近期读懂中国大型教育活动的组织很有意义。从读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的浙大老前辈做起,浙大有无数生动的教材,要挖掘提炼,要做出精品。刘祥官教授是研究大数据,专注安全研究的专家。谈了新时期自己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理解。刘教授结合当今世界风云,在对中美贸易战的分析中,重申了爱国强国在青年教育中的作用。 汪益民教授多年从事宣传工作和学生教师思政工作,是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新加入求是宣讲团,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他对做好求是宣讲团工作思考多多。教育者先受教育,汪老师建议要在更广泛的动员中,让更多的老教授、老专家参与关工委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李乐鹏、彭凤仪 图/王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