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浙江大学,有这样一群退休教职工,他们坚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用心助力下一代成长。从科研高峰到田野乡间,从学术殿堂到社会公益,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闪耀着独有的银色光辉。让我们走近2024年浙江大学第二届“正能量活动示范点”和“正能量之星”,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为大力弘扬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今年3月以来,学校启动正能量评选活动,授予5个集体“正能量活动示范点”称号,授予30位老同志“正能量之星”称号,让我们走近先进,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在鲜红的党旗下”——党建教育平台
王明华研究生党建工作室
王明华研究生党建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1月,由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共同创建,由信电学院党委为主责,全校研究生为主体,12位导师结对12个学院,“工作室”让老同志们在党建平台上发光发热,引导青年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工作室成立3年来,信电学院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在空间、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我们建设了“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公共研习空间”,为师生交流打造“共建·共享”专门空间,让工作室形神具备。我们拍摄了两季“跟着王明华学党史”思政慕课,依托融媒体发展将红色基因播撒网络世界。在学习强国、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展播,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和好评。我们每年都参与学校的党建思政和关工委课题,通过调研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工作室是信电学院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平台。依托工作室,学院打造了“理想信念”系列主题报告会,至今已举办了8场,分别邀请了学院创始人陈启秀教授,学院老领导顾伟康教授、陈抗生教授、王明华教授,求是宣讲团闵航教授、张梦新教授,以及上海光机所邵建达校友等为在校大学生做主题报告。“理想信念”系列报告会为在校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始终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铸牢理想信念之魂,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设立“笃信论坛”,旨在以王明华教授为典型的老一辈革命传统的理想和信念,解决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论坛以茶话会为交流平台,借鉴《论语》问答的交流形式,广泛收集低年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关于理论学习、党史国情、党员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邀请学院老同志们结合老一辈革命经历和故事,为入党积极分子们答疑解惑,目前已开展了3场。“笃信论坛”将党员联系积极分子的单一通道,拓展为“问题汇总+集体答疑”的高效通道,让入党积极分子们在论坛中主动倾吐自己的思考、老党员和高年级党员们集体回复,解决了部分学生党员因阅历不够无法解决积极分子入党困惑的问题,落实了本科生红色基因党员示范岗的作用,增强了党支部的新生力、凝聚力、战斗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追忆峥嵘岁月”探访老党员系列活动。邀请学院退休老党员深入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通过口述历史、访谈记录、教授党课、座谈研讨、携手共过政治生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了在校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进一步坚定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性。本系列活动共开展6场次,直接参与本科生、研究生近300人,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党、团支部等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方式及时报道、跟进活动开展情况,总浏览量达4000人次,让红色故事“活起来”、“火起来”。
工作室是学院融通本研思政育人的助推器。学院形成了王明华“听党话跟党走”系列专题报告,“四史”教育,带领一年级本科生上井冈山,嘉兴南湖党史教育等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品牌。学院还常态化组织学生到中西部地区、传统革命圣地、广大农村开展“千人进千村”社会实践、“建设智慧粮仓”公益服务、“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红色寻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学院建设了“研究生献身国防军工思想引领平台”,研究生支部与国家重点单位支部“1+1”结对共建,以国防军工实践厚植研究生建功精神,引导学生高质量就业。三年来,超过50名研究生赴国防军工单位就业,在祖国大地上续写报国图强的精彩华章。
工作室是学院传承优秀师德师风的样本。老同志们退而不休、甘于奉献,用老党员的政治经验和先进思想为年轻教师树立了好榜样。学院开设“精神谱系中的信电人”专栏,传播老同志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创新改革的故事。在老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老有所为的工作热忱的带动下,三年来,学院获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7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青年人才称号。
今后,工作室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一如既往积极与结对学院党委、二级关工委密切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科技素养和法制教育为重点,与结对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密切交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科学家精神,努力在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