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浙江大学,有这样一群退休教职工,他们坚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用心助力下一代成长。从科研高峰到田野乡间,从学术殿堂到社会公益,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闪耀着独有的银色光辉。让我们走近2024年浙江大学第二届“正能量活动示范点”和“正能量之星”,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为大力弘扬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今年3月以来,学校启动正能量评选活动,授予5个集体“正能量活动示范点”称号,授予30位老同志“正能量之星”称号,让我们走近先进,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在鲜红的党旗下”——党建教育平台
邹先定工作室
邹先定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0月,由校关工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求是学院共建,旨在发挥老党员、老同志的力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行动指引的先进作用,以理想信念报告会,党建研讨会、支部座谈会、老同志结对党支部等形式,丰富低年级学生党史知识,加强低年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一起成长。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求是学院组织导师团面向求是学院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全体同学开展主题党课10余次、主题报告会20余次、军训理想信念报告会6场、班团支部小班辅导课超200场,持续推进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象全覆盖。此外,导师与求是学院10个学生党支部结对,引导支部建设、引领学生成长。各支部与结对老同志举办各类党课学习、党日活动、分享交流会、党建研讨会等,共计覆盖学生超万人次。
求是学院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主题党员之家、理论学习室、红色放映厅等空间资源,为各学生党支部的党章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场地。蓝田学园还开辟了蓝田四舍辅楼201的空间为邹先定工作室的专用场地,为工作室的日常活动开展提供了场地保障。
邹先定工作室锚定一个建设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秉持求是创新校训,建设成为“扎根求是学院、立足浙江大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工作室。聚焦两条工作主线,面对青年学子,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引导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面对五老前辈,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作用,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对“五老”前辈充分关心爱护,用数字反哺弥合数字鸿沟;以陪伴反哺,青银相伴,温暖前行。打造三个工作亮点,打造宽口径、综合化的“全链式”新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打造重计划、强落实的“全员式”党建协同工作机制;构建有需求、有回应、“互动式”青银相伴工作特色。
工作室成立三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发动“五老”强大力量,以“四史”主题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浙大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等为焦点议题,宽口径、综合化地开展党建理论宣讲、全球时事研讨、系列专题座谈、红色经典导读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五老”队伍与班团支部的结对机制,重点推动“五老”进班级、进支部,营造“老同志”与“新同学”之间自主互动的良好氛围。
一、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讲好宣讲大课。继续依托学校关工委丰富的“五老”资源,在新生军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节点,组织工作室成员围绕国家需要、时代需要、求是学子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等主题,面向求是学院大一新生,开展全覆盖的理论宣讲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增强信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做好小班辅导。鼓励五老队伍与班团支部、党支部结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时事研讨、专题座谈、经典导读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理论读本中的经典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等进行详细解读,坚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学,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帮助青年大学生学习党史、理解党史。
二、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打牢学习学业基础
充分发挥导师团专业优势,在思想引领的同时做好学业帮扶工作。组织专题座谈,围绕如何学好数学、力学,感悟基础科学之美等主题,着重与学困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
三、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启发创新实践思考
积极引进校外及校友资源,助力全员育人体系,开拓工作新视角,给予新生职业发展、创业就业、学术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思考。邀请校友、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走进求是学院,为大一新生开启新天地、新视野。
鼓励“五老”队伍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弘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主旋律,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理论来源于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坚定心怀“国之大者”
结合“国之所需,我之所选”专业节、生涯规划节活动,组织五老开展专题座谈、一对一访谈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深刻理解作为浙大人的使命担当,在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切身体会中感受中国的发展、新一代青年应有的作为与担当,从而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弘扬浙大精神和家国情怀。
五、陪伴反哺,温暖同行
鼓励各班团支部走进“五老”之家与“五老”面对面交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优势,面向老同志的现实需求,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如开展“智慧养老”设施(智能手机及常用软件等)的功能介绍及使用指导,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宝健康码、出行乘车、微信红包、语音通话、视频娱乐等,并争取形成指导手册、教学视频等活动成果;鼓励各班团支部举办趣味分享会,可以向老同志介绍当代青年感兴趣的资讯,也可以邀请老同志参与班级文体活动等特色活动,营造两代人和谐互动的友好氛围。
工作室紧跟理论发展趋势,既有学院层面组织党建研讨会,也有各党支部层面组织小班化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利用老党员优势资源,紧密结合求是学院党建工作核心及重点,搭建学院师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及申请人与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的党员前辈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了低年级学生的理论水平,受到师生普遍喜爱与支持。活动受到了关工委的肯定,相关报道被关工委官微和官网转发,相关工作在教育部关工委平台展示受到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