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品味春天系列活动:春游桂林阳朔见闻

编辑:时间:2014年04月23日访问次数:307

                       春游桂林阳朔见闻

    “看!前面就是九马画山了。”随着小李的一声尖叫,等候在游船甲板上的浙大人,一下子把几十支长枪短炮,齐刷刷在指向了漓江左边的悬崖石壁。“我看到了一匹马,那还是一匹白马,它奔跑在最上方!”,“我看见了一匹灰马,它正在江边饮水呢!”,随着游轮的逐渐靠近,人们能够判别出来的马也越来越多了。据阳朔的老人们讲,这里可以识别出来的马约有九匹,那还是周总理陪同外宾游览漓江时说的。听说陈毅外长也辨认出了七匹马。这漓江石壁上的“九马画山”实际上就是由石壁上的青草、丛树相掩藏、水浸岩石的斑驳印迹所组成的,远远近近,组成了各种马匹的形状,或仰天长啸、或急速迎面奔来、或低头饮水、或群马相戏……,引用那些导游的话来说,能够看出几匹,那就凭各位的想像力了。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林的猫儿山,流经广西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从桂林顺流而下,除了观赏崖壁的“九马画山”外,更多的是领略阳朔“江似青箩带,山如碧玉簪”的秀丽风光,尤其是桂林至阳朔境内的83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因而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卷”之说。其实漓江两岸的山峰千奇百怪,什么“神笔峰”、“童子拜观音”……任由你的想像力自由飞翔;结合漓江的宽阔水面,还有“黄布倒影”之妙。站在这游艇三层甲板上,迎着江面的清风,远眺两岸削壁垂河,青山浮水,此番参与漓江游的浙大人,无不感叹这大自然的神工妙作,祖国山河之伟大。
    这次我们浙大离退休教职工60余人,本着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向往,展开了对桂林阳朔的休闲游,为此学校离退休处的朱老师和张老师早早地就作了很多准备工作,从旅游地点的选择,到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对方旅行社及导游的选择,无不体现了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对老同志的关爱。总体来说桂林最佳的旅游季节是每年的4月-10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旅游旺季。我们这一次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经过他们与桂林旅游部门同志的反复磋商,所安排的每一步旅程,既能游览到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还能够通过拜访和观看演出,展现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民族的绚丽多彩的民族生活习俗;譬如通过参观白裤瑶博物馆、欣赏瑶族和苗族的歌舞表演、聆听侗族大歌的引吭高歌、品尝侗家米酒的清淳,让我们对于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的现状,有了切身的体会,对于他们的民族习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到桂林的这几天,恰逢近期的最好时光,随队的导游们也高兴地说,桂林这地方,春季多雨水,前些日子还涨了大水,阴雨连绵。因此他们在车上还是不断地提醒说,要我们随时随地带好雨具。还有意无意地强调说,桂林会因雨而更美丽。但是一般的旅游常识告诉我们,雨天是我们不愿碰到的事。而在这几天,老天也格外眷顾我们,刚刚还飘洒着雨点,可是我们的车子一开动,雨水马上就转小或移至他地了,让我们方便地游览桂林的各处风光。什么象山景区、伏波山景区、迭彩山,什么七星岩、银子岩,什么天籁蝴蝶泉。美丽的风光常常让我们左顾右盼,而我们的贴身护卫(杭州的导游、地陪导游和学校离退休处的二位老师)则不断地在身边提醒“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每逢道路略有高下,或光线暗淡处,他们则相牵或扶持,无不尽心周到,有位同志因觉胃部不适,想吃面条,陪导们赶紧联系餐厅,加工面条,给予特殊照顾。也正是有了他们这些贴身护卫一路的扶持,我们的旅程方能一路顺风,平顺而愉快。
    当然,我们一行60人的相互照料,也是我们平安行程的基本保证。这次出行,我稍许看了一下同行者名单,80出头的老人就有七八位,但是,岁老人不老,有几个不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而且能够操持长枪短炮。我们不禁惊讶地问他们,这么重的相机你们还背得动啊,他们笑嘻嘻地告诉我们“习惯了,不觉得重。”在还珠洞游览时,陈老师还和我们一起登上山顶,鸟瞰桂林全城风景,而60岁以下的几位倒少有攀登。这不就以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浙大人“老有所养”的精华体现吗。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对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坐在电视机前更有助于减少死亡的危险。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302名年龄在70岁至82岁之间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运动越多,能量消耗也就越多,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越有利。运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死亡的危险。死亡危险性的高低与通过运动消耗能量的多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
    白天,我们观赏桂林阳朔的自然风光,使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晚上,我们借出游的难得机会以,相聚在一起,天南地北侃大山,从历史到时政,几乎无所不及,现将我认为很有意思的几点,摘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其一,我们从桂林码头出发,直抵阳朔城下,在这四个多小时的航程中,我们只见漓江水流清彻,江面时宽时窄,游船和竹排(现在已经采用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铁管编扎制作而成)你来我往,好不自在;但我们却几乎看不见江面飘浮的垃圾。在这段航程中,我们没有见到一座桥涵,两岸只有些许农家房屋掩映在树丛和竹林中。看见此情此景,我们不禁想起我们浙江省近来倡导的“五水共治”的大事来。可以想像在各级政府的全民总动员之下,浙江大地上的湖河港汊,终将恢复旧时的模样“河水清彻地静静地从脚下流淌,两岸水草星星点点;水面上鹅鸭与水鸟共浮,岸埠边几个孩童在戏水耍闹,不时有船载着客人或货物从水面上轻轻掠过……”,那该是多好啊。
    其二,虽然旅程仅仅四天,我们通过参观少数民族的博物馆或庙堂、观看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却深深领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众的风采。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风俗被忽略,逐渐被遗忘。而这次桂林阳朔游,我们再次看到侗族、苗族、瑶族、壮族等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听到了他们流传千古的侗族大歌、瑶族民谣和苗族山歌,刘三姐的形象不意之中在脑海中浮起。确实,为了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旅游文化成了他们民族文化的最后空间。这一点,他们做得真好。
    其三,时代在前进,现代科技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还记得李白的那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吧,如今我们借助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飞机,千里之外的桂林,真是转眼即达;不仅如此,在景区的摄影点上,大家都玩起了“高科技”。你刚刚在观赏银子岩地下美景时被摄取的影像,在你即将走出景区门口的照片领取处,就能取到你自己在洞中的倩影了,有的已经为你制作了塑封,这样就无需害怕风雨飘湿了;有的还会给你配上印制好的精美封面,有夹页的也有成册的,象在漓江上一路下来,摄影师为你拍摄了不少风景照片,摄影点上的人员会给你配上景点曼妙短语汇编成册,送到你的下塌处,而且照片由你选择,你不满意的可以不要或少要。有了网络和彩色打印的协助,这种服务真可谓贴心。
    不仅摄影是这样,就连歌舞表演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和互动环节。你看见麦当劳小丑打扮的演员过来了,那一举手,一投脚,无不引发大笑,观众的欢笑声随着他而转移;你听这个主持人那恢谐幽默的话语,又乐翻了多少人;借助录音的播放,台上演员的歌声婉转、嘹亮、动人心弦;就连观众互动的反馈声音也高潮迭起,不由你不为心动,掌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一场歌舞表演也渐入佳境。就连董卿的“托技”也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从观众席里面走出来的“托”,有时真让你真假难辨。 
    尽管旅游已经结束了,可是思絮却仍然在飘荡。(文/马培民、图/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