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退休老人的“守护人”

编辑:ltx时间:2014年05月30日访问次数:1132

    我们是老年人,要完全认可一个青年或中年人并不容易。老人们希望得到尊重、得到慰籍是必然的。浙大玉泉退休办的俞文胜同志读懂了老人们的心理,并在工作中实践着。下面几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小俞同志无私为老人奉献的精神。
    旅游,是我们退休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事,可是由于年老体衰,在旅游特别是长途旅游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不,有一次我校组织的赴西安旅游团就出问题了。
    呜!……,2006年5月,一列载着浙大赴西安旅游团的列车正风驰电掣般疾驶在关中平原上,在快到达洛阳站时,不知为什么列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顿时全体旅客东倒西歪惊呼不已,一位老先生因此头不慎碰到列车栏杆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正在大家惊慌失措之际,陪同出游的俞文胜同志迅速站了出来安顿发病的老人,在列车停靠洛阳站时,亲自护送老人去洛阳医院救治。经院方诊断,这位老人必须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俞文胜同志主动要求留在洛阳医院陪伴老人。整整一个星期,小俞送药送水送饭,嘘寒问暖,日夜侍奉在老人身边,医院病房的医疗人员和周围群众均被小俞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等到老人病情好转,小俞又陪送他一起顺利回到求是村家中。老人和他的家属激动不已,老人口中一直叨念着:“小俞真是我们的亲人哪!”。
    人终有一逝,老人逝前最令人纠结的事情之一,往往是如何处理遗产。对于有的老人来说甚至可能就是一个复杂的难题,玉泉校区的余老就碰到了这一个问题。
    2009年,余老病重了,他知道自己为时已经不多,而身后遗产怎样处理在亲属中却有不同意见,他拿不定主意,而自己却无力来亲自安排。他经过长期观察和慎重考虑,决定委托他认为可以信赖的小俞来帮助处置身后之事。当余老告知小俞这一决定时,小俞惊愕和犹豫了,这可是关乎法律和余老亲属各方利益的棘手问题,自己能承担得了吗?但是在余老再三要求下,小俞鼓起勇气毅然答应下来。在余老去世后,小俞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向余老的几位亲属讲法律、读文件、谈亲情,和他们协商如何合法合理合情地分割老人留下的遗产遗物。在小俞耐心细致的工作后,余老的几位亲属终于心悦诚服地一致达成了大家都满意的遗产分配方案,实现了余老生前的重托,老人在地下可以安心了。
    人到晚年难免疾病缠身,在社会养老事业还很不完善的现实状况下,特别需要子女在旁照料。可是对于一些独居或孤寡老人来说,病重时的照料就成了人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我们玉泉校区就有好几位这样的退休老人。
    几年前,黄老病重卧床,生活难以自理,而他是孤寡老人,在杭并无亲人,他却还坚持不肯聘请一位全职保姆。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俞文胜同志主动把照料老人的责任承担了下来。自此他经常到老人家中看望,为老人买菜买饭,端水送药,还亲自帮助擦洗身体,甚至倒屎倒尿,直到老人故去。他做了许多连子女们也不一定肯做的事。远在澳大利亚的老人侄女,闻讯后亲致浙大退休办,表达了深切的衷心的感谢。
    在求是村,外语系的独居老人黄老师病重了,行动十分困难,身边又无人照顾。怎么办呢?老人提出回江苏老家的外甥家中休养。可是谁能来护送一个病重的老人远赴几百里呢?黄老师的退休老同事、系里的在职教职工都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而无法护送。这时,又是俞文胜同志挺身而出,提出由他负责护送老人返回老家。他放弃了国庆的长假,亲自陪护老人乘车前往江苏吴江县,一路上他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黄老师,安全顺利地送黄老师到达外甥的家中。
    玉泉校区的老张同志,是一位长年居住在医院的孤寡老人,同时患有轻微的精神疾病,她二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第七人民医院。俞文胜同志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把她同志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定期前往探望,问寒问暖,谈心宽慰。给老人带去组织上的温暖和关心,每次都让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医护人员和病友都误以为俞文胜同志就是她的儿子,纷纷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眼光!后来才知道他是浙大离退休处的工作人员,不禁敬佩不已!俞文胜同志不但定期探望这位孤寡老人,还把她的一切日常事务都包揽了下来。一年四次的住院结账、年底的医药费报销、平时生活费和护工费的结算、以及其他一切事宜的处理等等,让老人安心、放心地住在医院里。
    俞文胜同志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地细心对待老人,不图什么回报!以老同志的满意作为自己最大的愉悦!真正以一片爱心投入到为老同志的服务中,这种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做人的工作难,做老人的工作更难,但只要有一颗尊老爱老的心,做老人的工作其实也不难。长期经历了人生甜酸苦辣的老人们,是最懂得感恩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做老人工作的工作者,关键的是要读懂已经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生命的老人们的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在他们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主动给他们以亲切的问候和尽可能的帮助。俞文胜同志和他的伙伴们就是这样一群老人们的知心人。所以,玉泉校区的退休老人都把他们视为一家人,亲切地把他们称作老人们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