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为庆祝建党93周年,学院邀请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革命先辈王尽美的后人、信电系退休教师王明华老师作了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报告,此次报告会是生仪学院开展浙江大学985四期工程之“践行核心价值观,当好时代领跑人——大学生党员思想素质提升计划”的重要子活动之一。在两个小时的报告时间内,王老师通过介绍自己家庭四代党员的追求,从一个小家庭的变迁谈到一个国家的改变,让我们对价值观和身为党员的追求都有了新的思考。
学院各学生支部本年度新入党的预备党员和党支部书记聆听了这次报告会。李冬雪老师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王老师的身份和简历,大家都对这位革命后代、已经七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的老师充满敬佩之情。
王老师从他的祖父如何参与一大建立共产党开始,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四代人不停歇的追求奋斗。虽然现在讲起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几句话的事情,但是在当时处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建立共产党是极为艰难的。王老师的祖父,因为家里很穷,读不起书,靠陪地主家儿子伴读而读的书。他从小刻苦自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在老师的推荐和帮助下,从农村考上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了为共产党而奋不顾身的人生道路。1921年赴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共一大会议全程。1922年出席了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接受组织的任务组织工人运动,深入淄博矿区发动工人、组织矿业工会。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王老师在讲座中还和我们分享了很多他经历过的艰难的革命过程。1947年国民党在山东展开了大扫荡,扫荡到他们村子时,他家是当时村子里的一个根据地,存有很多党的重要文件,为了保护文件更为了不影响其他村民的安全,他的母亲赶着毛驴带着5岁的他和更小的妹妹单独走一条逃亡的路线,在国民党前后的扫荡夹击下,在高粱地躲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才免于被害。王老师娓娓道来的很多小故事让我们对当时的艰难的革命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王老师和他的祖父母、父母充满深深的敬仰。
王老师对他们一家四代党员的奋斗用四个词语来总结,那就是敦促他们前行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也值得我们铭记于心,作为个人价值观的导向。
讲座的最后,王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很多珍贵的图像资料,他祖父王尽美先生唯一留下来的一张照片,还有在他老家王尽美先生故居和纪念馆的一些资料。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党的建立过程有了不同角度的了解,也对参与建立共产党的革命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大家深刻思考共产党员到底是干什么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追求的价值观应该是怎样的,同学们纷纷畅谈个人感受,部分摘录如下:
重点发展对象王飞翔:我非常荣幸能够聆听到王尽美后人——王明华老人的教诲。原以为革命先辈离我非常遥远,只存在于课本、纪念馆中,但在王明华老人的讲述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一大”代表王尽美离我如此近。从王明华老人口中,我了解到王尽美先生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从小家庭贫困,求学之路坎坷,以及一颗拳拳的救国之心。他参加了党的一大、二大,积极投身工人阶级革命事业,积劳成疾,最终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党员要不怕牺牲,不怕困苦的奉献精神。
新党员边炀凯:王明华老师从其祖父王尽美先生参与建设中国共产党说起,一直讲到他的两个女儿,一家四代和无数的革命家庭一样,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尽相同,但是四代人都追随着伟大的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准则。王老师多次说道信仰和理想,信仰和理想是分不开的,有信仰才有理想。有革命的理想,才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在收获感动的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加要坚定自己对党的信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准则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党支部书记余颖:王明华教授以平实而动人的语言,讲述了他们一家四代身为共产党人的革命历程。从我党创始之初至今93年的历史中,王老师一家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将党性与个人的命运牢牢联系在一起,这绝对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共产党人靠的是什么?答案正如王明华老人所说,信仰,只有信仰。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和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种信仰,在自己的工作中以王老师一家为榜样,为更好的明天付出自己的努力!(撰写:朱祯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