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西迁根 求是魂 不忘初心 昭示未来

编辑:hjcjiw时间:2015年05月20日访问次数:1921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我校建校118周年。5月15日,浙江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华家池校区常青楼多功能厅举办题为“不能忘却的纪念让历史昭示未来——听西迁亲历者谈文军长征”的座谈会。
座谈会场庄严肃穆,革命音乐澎湃激昂。浙江大学关工委顾问、原浙江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邹先定首先发言,回顾了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意义。来自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以及求是学院的50名本科生齐聚一堂,在抗战老战士温其彬和钱熙、高明尉、梁竹青、祝其本、陈健宽、朱荫湄6位西迁亲历老教授的引领下拨开重重的历史云雾走进70年前浙大那段烽火硝烟辗转流离却弦歌不绝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之中。那是一段极其困苦难捱的办学岁月,校舍简陋、生活艰难、敌机轰炸、生死度外,然而浙大师生无畏千险不惧万难,力行求是潜心治学,漫山遍野回旋着激昂高亮的朗朗读书声,响穷湘江之滨,声断湄潭之浦。在那里,浙大确定了以“求是”为校训;在那里,浙大师生首次唱响了《大不自多》校歌;在那里,竺可桢校长带领全校高喊“荡丑虏之积秽,扬大汉之天声”;在那里,浙大被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赞誉为“东方剑桥”;也是在那里,走出了日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多达50余人——那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灼灼其华的闪光一页!
农学院学生代表刘鑫在发言中满怀深情地谈到:前辈们的西迁故事让我们更真切地知道在烽火硝烟中的浙大是怎样一番景象。艰苦环境孕育了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求是”精神,战火纷飞阻挡不住浙江大学攀登科学高峰的步伐。这一切都激励着我们求是学子从“浙”里不断走向卓越,以实际行动认真回答好竺可桢校长给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继续在浙里书写新的辉煌,为浙大增光添彩。
西迁办学是我校“求是”精神全面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迁文化”亦是我校极其宝贵的精神内核、文化资源。值此举国欢庆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恰逢我校建校118周年之时,校关工委搭建平台让莘莘学子与西迁亲历者面对面感受学校那段不能忘却的峥嵘岁月,以此将“东方剑桥”的“求是”精神心心相连、代代相传,让文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昭示浙大更远大的辉煌未来。这也是我校积极响应省委老干部局做出的包括“红色典藏”、“银色人才志愿”在内的四大行动重要部署,积极引导学校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传导社会正能量;同时也是我校积极贯彻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的重大探索。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陈子元,浙江省关工委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程家安,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农耕文化研究会原理事长夏英武,浙江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原浙江农业大学纪委书记曹列锋,浙江大学关工委顾问、求是宣讲团成员郑元康,浙江省教育厅离退休办公室副主任万文以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