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感悟浙大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编辑:zhangxl时间:2017年04月08日访问次数:2433

 ——丹青学园举办“相约星期五”主题活动座谈会

2017年3月31日下午二时许,丹青学园在建工之家咖啡吧举行了主题为“感悟浙大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相约星期五活动。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副团长李乐鹏老师、浙江大学关工委求是宣讲团成员陈天来、彭凤仪老师、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朱维忠老师出席了本次座谈会。他们与来自丹青学园各党支部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聚一堂,就当今时代下我们如何传承浙大精神,将其作为自己的使命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座谈会由辅导员郭诗平、傅晨柠老师的主持。
座谈会形式活泼,主题鲜明。有国防生同学的快板书,孙宁宁同学的社会实践纪实视频,杨智奇同学对浙大校歌的诠释,还有老同志讲述浙大西迁故事等。
座谈会在一片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来自第九党支部国防生同学运用快板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地为大家展示了浙大120年辉煌历史,以及浙大师生力行求是,共创新辉煌的美好前景。
孙宁宁同学则制作了主题为“星火燎原、生生不息”的社会实践纪实视频与大家一起分享。15分钟的视频再现了实践小分队在湄潭支教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了她在重走浙大“西迁”路,实地走访乡间调研和支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身处战乱的浙大,为了民族的教育事业,非但没有被战乱压垮,反而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将文化的星火,在湄潭的山水间燃出燎原之势,向世界昭示了浙大在困境中涅�的强大生命力和愈挫愈勇的精神气魄。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浙大昔日的奇迹和今日的辉煌,也需要每一代浙大人代代相传,护其生生不息。
杨智奇同学则引用古典对浙大校歌进行了诠释。解释了每句歌词的含义及其在古典文献中出处。领悟到那些艰涩而又优美的文字和旋律背后,隐藏着老一辈革命家和教育的先驱者所寄予浙大莘莘学子的殷切希望;从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到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从对真理的本质性认识到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了解,从个人学习的深度到包容宽容的广度,都始终强调每个浙大学子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与国家情怀、国家自信。
来自求是宣讲团的陈天来老师做了主题发言。他以自己的父亲陈锡臣先生在浙大西迁中的经历为切入点,通过自己重走浙大西迁路,赴湄潭寻踪的点点滴滴,以图文视频形式生动展示了其父亲在西迁过程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在宜山遭日机轰炸,疟疾肆虐的情况下,浙大师生始终坚持自觉学习、科研的精神;在湄潭,师生们在艰苦条件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求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浙大名师荟萃、人才辈出,硕果累累,铸就了“东方剑桥”的美誉。
陈天来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浙大学子要始终牢记竺老校长的谆谆教诲和教育办学理念,担当大任、公忠坚毅、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李乐鹏、朱维忠两位老师针对今天的活动主题对大家寄予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领悟浙大的求是精神,培养自我的家国情怀,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彭凤仪老师从精神文化层面解释了浙大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的根本原因。她认为,正如中国共产党人将延安、井冈山视为革命圣地,并将这种革命精神作为前进的道路方向一样,浙大人也应以一种朝圣的心态,将西迁之路视为寻根之旅,那种根植于浙大人灵魂深处的求是魂和享之不尽的求是精神才是浙大取得辉煌的根本要素,唯有始终坚持行走的活力、传播的魅力、坚守的张力,才能真正感悟到求是精神所蕴含的普世意义和终极关怀,使得浙大成为以情为基的命运共同体。
忆往昔峥嵘,叙深情而促共识,黾勉奋发;担未来使命,绘宏图而开新卷,再创辉煌!”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浙大精神的领悟,也更好地理解了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我们一定要弘扬和传承以求是创新为内核的浙大精神,不断实践发展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