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校关工委求是宣讲团成员何亚平教授“竺可桢与求是精神”讲座
4月10日下午,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政策研究室)党支部在紫金港校区图书信息中心C楼1202会议室召开支部扩大会议,邀请校关工委求是宣讲团成员、人文学院退休教授何亚平作主题为“竺可桢与求是精神”的讲座。会议由支部书记孙棋主持。战略院全体师生近40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何亚平教授立足浙大百廿年历史讲述了“求是”精神的由来和发展。在浙大的历史长河中,“求是”精神历经求是溯源、确立并践行求是校训、弘扬与发展三个时期,成为浙大最鲜明、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特色。竺可桢老校长作为浙大“求是”校训的制定人,精辟阐述了“求是”精神的要义,是毕生践行“求是”的楷模。何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浙大西迁办学的艰辛历史,细数了竺老为国难当头时浙大的继续办学和服务师生所做出的感人事迹,通过丰富事例生动阐述了竺老作为“科学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和“知识界的楷模”的卓越贡献。他认为,竺老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求是”精神所蕴含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以“无心同异,惟求其是”的光辉人生,以可称“圣”的品行和人格、可成“学”的道德文章和一生业绩,当之无愧成为浙大师生最好的学习榜样。最后,何教授介绍了以“竺可桢学”研究纪念竺老的多次热潮。1979年《竺可桢文集》的出版、1980年代“竺可桢学”概念的提出以及21世纪24卷《竺可桢全集》的陆续出版,多次引发了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对竺老的深切纪念。他认为,以“求是”魂魄为核心的“竺可桢学”既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共同的思想宝库,更是浙大永垂不朽的伟大旗帜,“竺可桢学”就是立德树人的最好学问,是培养“求是”人的最佳教材。
何亚平教授退休后继续专注于竺可桢学研究,更是大力弘扬“求是”精神。他以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脑科学及认知科学家唐孝威院士为求是榜样、创新典范,号召大家认真学习唐院士的求是创新精神和事迹。他认为社会环境依然会纷繁复杂,呼吁师生们继续传承和秉持“求是”精神,坚持“求是”精神的核心——是非观,维护真理,做坦坦荡荡的“求是”人。
通过何教授饱有激情和情怀的生动讲座,大家深入了解了竺老的“求是”事迹,深刻理解了浙大百廿年历史中“求是”精神的奠定与弘扬。竺老虽已离开我们40多年,但他所享有的盛誉仍与日俱增,并将不断激励和督促我们砥砺前行,不忘“求是”之初心,不忘“求是”之灵魂,不忘做浙大“求是”人。战略院常务副院长魏江教授最后总结说道,“求是”精神是历代浙大人的精神瑰宝,大家要将“终生践行求是精神”作为毕生追求,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和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