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院士回母校”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一 学弟学妹的感悟(五) “能”的学弟学妹们有话说(三)

编辑:hjcjiw时间:2017年07月03日访问次数:2714

上一期里,能源工程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从人生价值取向谈了与院士们对话后的思考;这一次,他们带来了对院士语录的感想感悟。
 
 
一、院士语录
 
动力工程2016级硕士李晓娟
    整个访谈过程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学以致用”这句话,这是陈剑平院士的恩师毕业前送给他的一句话,陈院士也提及也许就是这句话使得他在自己的研究道路上走下去。“学以致用”是一个平时我们都会用到的词,但是直到今天我听了陈剑平院士的讲话,才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学以致用”首先要学好,然后要用好。我之前很喜欢的一句话是“选择你所喜欢的,喜欢你所选择的”,对自己选择了要走下去的路,那么请一条道走到“黑”,路上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还记得刚大一的时候,跟班级同学聊天,都谈到大家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当时听到的大部分回答都是“被调剂过来的”、“看到名字挺奇特的”等等,很少有同学会很骄傲的跟我说“我就是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才报的”。当时我成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一名学生其实也是调剂的,大二的时候有机会可以选择调到其他专业学习,但是我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想到自己确实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想学习,既然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基础课程了,而且学得还不错,那我何不留在自己的专业,好好学习。“喜欢你所选择的”这句话给我指明了我的学习道路,告诉我我该如何学习,告诉我对于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要以饱满的热情持之以恒。今天,陈剑平院士口中的“学以致用”这四个字是对我坚持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继续走下去的一剂强心丸。喜欢自己做选择的,并将其学以致用,这将是我人生中始终奉行的原则。
 
热能1303班本科生王光烛
    两位院士在访谈中都反复强调,天道酬勤,陈学东院士更是觉得大学生应该经历挫折,修读挫折课程,用主动做事的态度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陈剑平院士也提到,大学里,大一学的是知识,大二学的是方法,大三学的是眼界,大四学的是境界,当你真的修完着四门课,才真的是大学毕业。感谢两位院士的到来,他们的话语让我倍感触动,在仅剩的大学时光里,打开心怀,提升境界,以梦为马,修一门叫做天道酬勤的课。
 
低温1302班本科生王�珑
    “把自己当做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自己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陈剑平院士用简短的四句话阐明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谈及大学的学习历程,陈剑平院士将其归纳为:大一学知识,大二学方法,大三培养眼界,大四提升境界。这样阶梯式的学习内容无疑是明确地的标杆,使得我不断反思大学四年是否始终行进在这样的成长路上。谈及研究工作,“解决已知靠知识,解决未知靠信念,信念更进一步是信仰,经过升华便是理想”,“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无比美好的字眼,通过陈剑平院士亲和的叙述融入我们的思维当中。
 
化工过程机械2016级硕士孙泽勇
    在访谈中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在浙大那段时间的事情,让我们了解到院士年轻时的学习生活状态,首先要敢于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另外如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最后做事要持之以恒,有些事情,能完成最终结果需要时间,即使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也要继续坚持下去,尽人事,听天命。谈到科研灵感时,陈学东院士朴实的说,有时就是快要放弃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了办法,另外陈剑平院士也谈到很多事情就是快放弃时,结果事情就成了,内心的抱怨可以有,但是事情还是再坚持做一会,说不定突然海阔天空了。
    对陈剑平院士谈话印象最深是,大学四年要学,知识、方法、眼界、境界。我们要从全方位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明事理的青年,这样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下去,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化工过程机械2016级硕士程瑞佳   
陈建平院士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有正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改变自己的德行,德行影响气场,气场改变命运。每个人都要有信念,信念能支持我们,抬起头之后,信念就会变成信仰,继续坚持,变成理想。我们的大学,第一年学知识,第二年学方法,第三年学眼界,第四年学境界。陈学东院士教育我们一定要坚持,要有使命感,学以致用,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想要放弃的时候,这件事可能就做成了。当然也要平衡科研与兴趣之间的关系,把科研坚持做下去。不论是科研还是去工作,都要持之以恒。
 
化工过程机械2015级硕士范芳怡
    陈剑平院士在回答浙大给了你什么时说:浙大给了他四样东西——知识、方法、眼界和境界。同时告诫大家,学校一定要有特色,不要最追国际化,随波逐流,做人也是要一样,要坚定的走自己的路。陈剑平院士的一番话使我们大有感触,而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性格也让我们十分爱戴敬佩。
陈学东院士则告诉我们:作为浙大的学生,我们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相同的事物发现不点,在不同的事物中发现相同之处;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挫折不怕,要敢于吃苦,不怕吃苦,天道酬勤。
 
化工过程机械 2016级硕士秦胤康
    聆听完院士的教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剑平院士的一句话,“高人指路,贵人相助,家人鼓励,小人监督”
高人指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高人的开悟甚至指路。解决人的智慧和觉悟及方向等人生关键问题,是需要有高人指点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高人开悟应该是成本最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贵人相助:成长和追求成功过程中,总会出现若干次拐点,或者低洄处。这时候,若能得到贵人的真心支持,容易走出困境。
家人鼓励 :这个道理不言自明。就是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女人)后面都有一个杰出的女性(男性)为你修筑港湾。港湾是一种精神象征。起着心灵休憩和精神支柱的作用。
小人监督:如果只想做小事情,小人一定要拒绝。但做大事情则需要小人来成就你。小人让你时时刻刻警觉、清明。没有小人来成就的人,通常容易自满,容易妄自尊大,容易迷失……所以,上帝就制造了小人,小人是用来成就大人物的。
优秀的且能成大事的人,总是在奋斗的过程中,发现、珍惜这五种人。更加要紧的是,要感谢他们,感谢高人,感谢贵人,感谢内人,感谢对手,感谢折磨你的小人。谁都期盼被成功的光环笼罩,谁都期望在迷茫时得到高人指点迷津,谁都期待在困境时得到贵人一臂之力。然而,许多人在迷茫时偏偏没有高人指点,在困境时恰恰没有贵人相助。凡事都有成败,成败均有原因,许多失败来于自身努力不够,不够勤勉,不够执著。
自身努力是得到高人指点之基。自身努力到位了,看问题的眼界有了,做事的基本功有了,做人的基本素养有了,才会筑起与高人交往、沟通的平台。一个人没有和高人相处的机缘,很难想象会得到高人的点拨,即使遇上了高人,也会因看不出高人的高妙之处,与高人擦肩而过;即使侥幸地得到了高人的点拨,也会因为悟性欠佳,悟不出高人妙语的精髓,启而不发,激发不了摆脱迷茫阴影的灵感,灵感来自哪儿?它来自日常一点一滴的积淀,一个人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了一种底蕴,这底蕴就是一个人的魂 。
自身努力是获得贵人相助之本。自身努力到位的人,才是值得帮助的人,一个值得帮助的人,身处困境时,就一定会出现贵人助你一臂之力;一个自身努力到位的人,才是一个跌倒了能扶得起的人,在你跌倒时,就自会有贵人出现在你的面前,愿意拉你一把。贵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那一双识别英才的慧眼,一个不值得一帮的人,一个跌倒了就扶不起来的人,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是不会得到贵人的垂青,贵人的助力的。
向两位院士学习,学习他们的人生经验,并努力奋斗!
 
化工过程机械2015级硕士邱平
身为硕士二年级的我,当听到陈剑平院士说“大一学的是知识,大二学的是方法,大三学的是眼界,大四学的是境界”时,感觉自己好像错过了一个精彩的、像样的大学四年。好想再回到作为大一新生刚进校那一年,给自己一个有厚度、有广度的大学生活。可是,逝者如斯夫,珍惜仅剩不多的在校时光,给自己一个充实的研究生生涯,才是对未来的自己最好的交代。突然想起竺可桢老校长给每一位浙大新生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想,来浙大学的不只是那些精湛高深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在这个大学能学到的优秀品质与其所赋予我们的人格特质。踏出校园时,我们应该学以致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虽然我们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我们怀着像两位院士那样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能为国家的事业增添一份光彩。
榜样的力量总是强大的,在未来的学习与科研道路上,院士们的优秀品质永远是我们航行时的指路明灯,照亮我们奋勇前行。
 
动力工程2015级硕士生王娇君
    在讲座中,陈院士说,一个人首先要有信念;抬起头来,这个信念就变成了信仰;给这个信仰定一个目标具体化,就变成了梦想。我可以感受到这些话语是其对自身多年科研经历历练的总结,引人深思。他还说,一个人首先要有正能量,有了正能量,你的态度就会变;态度变了,行动就会变;行动变了,气场就会变;气场变了,运气就会变;运气变了,命运就会改变。我觉得这些充满鼓励的话对我们都有非常有益的引领作用。陈学东院士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他的分享平易近人,令我们启发很大。最后提问环节,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外籍浙大农学院教师的提问,他说,他上课会特别关注那些坐在后排不敢发言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这种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鼓励每一个学生做更好的自己的品质正是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最重要的品质。
 
化工过程机械2013级博士生郑毅骏
在谈到如何进行科研时,陈剑平院士提到要将项目思维转换为体系思维,他认为大一是学习知识的,大二是学习方法的,大三是学习眼界的,到了大四则要学习境界。只有有了眼界和境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陈学东院士认为相对于获得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则是吃苦精神和挫折教育,唯有吃亏、受委屈才能在精神上磨练自己。
 
工程热物理15级博士赵春光         
陈剑平学长讲到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很多,我们要有正能量,德性变气场才会变,进而运气才会变,命运才会变。学习知识,解决未知世界的难题靠的是理想。陈学东学长讲到我们要培养自己能吃苦,吃亏的精神,不怕艰苦,困难总会过去。陈剑平学长大学毕业时,一位老师送给他的临别赠言“学以致用、愿共勉之”鼓励着他不断向前,永攀科学高峰。陈学东学长在看待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是认为,刚毕业要抓住机遇,为国家做贡献。不能为钱活着。最陈学东学长的一番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人生中目标不要经常变,但是榜样要不断变化,要换位思考,成全别人,不辱使命,做学问要长期坚持,成功需要等待,要再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做事,这样才会清净自在。”两位学长的话对我的启迪很大,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热能1302班本科生米超
    首先,我想是关于两位院士提到的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正能量”。历史的进程在不断向前,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尽管两位院士学生时代的经历放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存在着不同,但是相同的也是核心的地方,在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青春朝气和正能量不能丢。尽管我对两位院士大学时代的纯粹和美好心向往之,但是作为一名三十年过去之后的大学生,我想对当下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有清醒且正面的认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自我和家国之间的关系,处理现实中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昨天陈剑平院士关于正能量的金句是不无道理的,有了正能量,态度、气场、运气、命运都会随之改变。其实在几年前“正能量”成为主旋律之后,在无数次面对这样一个词汇的时候多少都有些麻木,我想如果不身临其境,不真正面对困难,是很难有真切体会的。在毕业季中我也多少看到了很多同行者种下的因和结出的果之间的关系,在看到了足够多的收获和艰难之后,我更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校园生活里,最朴实的道理,仍旧是“正能量”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向理想更进一步。
 
二、其  
 
化工过程机械2016级硕士生胡振虎:
真实
    最大的感悟是院士的真实接地气。与自己脑海中院士的高高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位院士那样亲切,那样真实,没有太多架子,没有太多多余的话语。“请问您研究生中遇到的科研上的难题?”有则有,无则无,两位院士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但相同的是真实。
境界
    一年级学的是知识,二年级学的是方法,三年级学的是眼界,四年级学的是境界——陈剑平院士。
坚持
    当你做的实在不想做的时候,往往灵感就来了。
情怀
    学之大者,为国为民,两位院士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我们阐述了这两句话的含义。陈学东院士为我们讲述老一辈的科研一线工作者为了解决化肥生产的难题,发明了扁平绕带压力容器,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当时冶炼水平的限制;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科研的方向,陈剑平院士心系农村农民,用实际的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产量,为留守儿童的一句话,提出农业综合体,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
何其幸运,聆听两位院士的演讲。
 
化工过程机械2015级硕士屈文敏
活动现场当我们看到几代浙大人为母校庆生,心底非常感动,也为自己成为浙大人而感到无比自豪。将心底最美好的祝愿送给母校,感谢母校的培养。同时,两位院士求学科研的经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深受鼓舞,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浙大一百二十岁生日来临之际,我想把心底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我深爱的浙里,也希望自己传承求知精神,在科研之路上做自己最大的努力。
 
动力机械及工程16级硕士生冯权
听完这两位院士动人的讲演,依稀想起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肩负着人类的形象向上行进,而人类所达到的高度是由那个攀登得最高的人来代表的。正是通过那些伟人的存在,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类的伟大
 
制冷及低温工程16级博士生朱少龙  
两位院士首先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当时的求学经历与生活趣闻,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求是精神。然后通过院士和他们当年的辅导员的访谈活动,我们也学到了很多院士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尤其陈剑平院士所提到的“学以致用”四字箴言,结合他的人生经历,感悟颇深。然后在现场互动环节,两位院士也给我们解答了关于“创新”、“交叉学科”等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豁然开朗。
 
热能工程15级硕士邹群
两位院士在交流过程中就如何专心学术与现实生活的压力之间的调节跟大家进行了探讨。陈学东院士提出作为青年人要有吃苦耐劳,肯钻研,肯吃亏的品格。结合陈学东院士的个人体会,学术钻研过程中的“顿悟”是在不断努力过程中产生的,传说中的灵光一现必须建立在不断努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生,不动手,空想是没有效果的。陈剑平院士在谈到自己的科研历程中提到了自己的“贵人”唐觉教授,正是唐觉教授在毕业赠言中的那一句“学以致用”让陈剑平院士一直坚持科研至今。是浙大的“求是创新”让两位院士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发光发热,为国家和人民不断的奉献自己的力量。
 
“能”的学弟学妹们的感想闪着质朴灵动的光华,这是两代学习者的思维经交流而碰撞的火花。“陈院士”们的人生箴言经过学弟学妹的理解、消化与表达,完成了一个格外珍贵的再创造的过程,无形中升华了它的意境,其养分为更多人所吸收而成长。
谢谢你们,能源工程学院的学弟学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