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院士回母校”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七(尾声)

编辑:zhangxl时间:2017年10月10日访问次数:730

缘  起 ● 陪你倒数
  
2017年5月13日,暮春之初,上午八点三十分,紫金港校区启真厅,一切准备就绪。会场夺目的绚烂预示着这将是令人难忘的一天。这一刻,缘起。
道不尽的三世纪、两甲子,初心缔结的缘起;
一代代浙大人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凝心聚力的缘起;
百廿情、求是梦,浙大在这一日联合校内外力量一同叙情追梦,亦是缘起。
而大家因此结缘,时至今日仍然在各个角落、于字里行间追忆着同一个初心、共话同一个求是梦,更是缘起至今的佐证了。
与您细数,陪你倒数。
倒计时:45天;
时间:2017年3月29日,下午;
地点: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会议室。
我们看到了盼望已久的陈学东院士,同去的还有院士的老师、主持人、摄影师,他温婉谦和的笑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陈院士一同而来的浙大校友们与我们畅谈一室之内,现场欢乐热情。
此前已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了孩子们对院士最关心的问题,算是进行了学生与院士的第一次互动;并挖掘了院士在校期间及相关人物的故事、图片、文字资料…… 所以这一次,我们是带着草拟的访谈提纲来和陈学东院士进行前期沟通的。
孩子们的问题质朴真切,涉及校园生活、学习过程、科研生涯等方方面面,由浅入深地铺陈,反映出他们渴望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院士学长的求知心态。主持人将一个个问题依次抛出,在这一串问题链的牵引之下,陈学东院士的思绪被渐渐带回当年西子湖畔西北角那座求是园的青葱岁月之中,故事就从那里的一草一木起航…… 他的眼睛略微眯着,淡然悠远的样子,慢慢地梳理、娓娓地讲述。校园的风景、图书馆的书、化工系的女生,如在昨日的名课《化工进展》,刚迈入职场时的艰难生活……带着在座的所有老师们一同细数他的成长足迹,思绪蹁跹起舞。
我们作了详实的记录,把握了故事主线之后对到时现场的进程就有了更多的把握,并且在心里感叹这样生动深刻的故事必定能激起现场所有孩子们的信心与热情。
我们有幸成为故事的第一批听众。
我们是幸运的。
 
倒计时:33天;
时间:2017年4月10日,上午;
地点:浙江农业科学研究院病理所办公室。
此番同行的还有主持人与陈剑平院士当年的师妹。陈院士脸上洋溢着暖心的笑容,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办公室整洁明亮,“春华大地”映入眼帘。
一杯清茶,一支笔,一本本子,几摞材料,我们的访谈就这样循着提纲的脉络慢慢展开,渐入佳境。陈院士口中的昆虫课、关于正能量的语录、“学以致用”的故事、与农民们“走进新时代”的桥段,都让我们如临其境、回到当初。
就这样不知不觉聊到中午,在农科院家属区的一个小饭馆里,陈院士自掏腰包与我们共度了特别愉快的一餐。
 
倒计时:2天;
时间:2017年5月11日;
地点:浙江大学各媒体平台。
浙大求是新闻网主页发布活动预告;连续发布三篇院士宣传文章。
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校团委官方新媒体平台配合宣传。
倒计时:22小时40分;
时间:2017年5月12日,上午,九点五十分;
地点:陈剑平院士的老师唐觉先生家里。
距离活动开始已不足二十四小时,我们接到了拜访陈剑平院士当年的老师、已102岁高寿的唐觉先生的快乐任务。
唐先生的家,各种书籍、资料似乎比家具更多,摞摞摆放齐整。老人由保姆扶着,欣欣然在门口迎着我们。
当年“学以致用”的寄语一页被递到唐先生的手里,老人年纪大了接过的一刻略微颤抖,凝视片刻后恍然大悟,竟然依稀记得全过程,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一页的故事。
泛黄的沙发、古朴的书橱,就是我们拍摄的背景。没有台本,没有彩排,没有预演,甚至于没有什么准备与腹稿,老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上端坐,面对我们的镜头一气呵成说下了这一分四十一秒的隔空对话。
他对着镜头如同对着陈剑平院士:听说你参加“院士回母校”活动,我非常之高兴。当初你刚毕业时,我给你提了几个字:“学以致用”。想不到你这样努力,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为母校争光,我非常高兴。你也替老师好好地告诉年轻的学生,今后要加倍努力,以你为榜样,能够为浙大农学院创造奇迹,能够做好对国家更有用的东西。
我们拍下了,一时还沉浸在对那一番话语的回味之中。
唐先生笑言:这都是真情实感,让我再说一遍可说不出来咯。大家会心而笑,十分动容。
出门的时候,天色尚晴、微微带雨,细细轻轻柔柔洒在头顶。我们怀揣着唐先生的“一分四十一秒隔空对话”,欣欣然走在雨里。
我们期待着它与陈剑平院士在明天的相见。
倒计时:12小时30分;
时间:2017年5月12日,晚,八点;
地点:紫金港校区启真厅。
全体会务组过来的时候,启真厅有会,正式开始布置已是晚八点。屏幕背投、灯光、音响、桌椅、横幅,任何一处都有待精心的设计布置。全体人员各居其位、分头行动,条理明晰、井然有序。
主持人于舞台中央模拟采访走台,彩排预演。结合时间安排及现场可能会出现的反应一遍遍进行着细致的微调,在一些可能会出现掌声的关键点做一些用的小设计。
学生志愿者“小蓝衣”们也在现场彩排,队长一遍遍重复着各个角落的工作,一次次强调着每个流程的要点,他认真又时而插入一些小幽默的语言,引得“小蓝衣”一队时不时爆出笑声,带着全场的筹备气氛愈发地轻松快乐了。
晚十一点,教育部关工委领导亲临会场指导工作。
凌晨一点,五个小时的会场布置圆满完工。此时距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七个半小时。
启真厅,已经准备好了。
 
倒计时:0;
2017年5月13日,暮春之初,上午八点三十分,紫金港校区启真厅,一切准备就绪。会场夺目的绚烂预示着这将是令人难忘的一天。这一刻,缘起。
 
结 语
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为主题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彰显了百廿年来浙大学子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矢志奉献、忠贞报国的光辉业绩,也鼓舞了当代浙大青年学子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活动圆满成功。
时至今日,我们的系列报道也圆满落幕了。然而正如本期的标题“缘起”所言,我们的缘分没有尽头,永不落幕。今后我们还将充分发掘浙大丰富的院士校友资源,继续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形成一个系列的宣讲品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浙大学子传承弘扬院士校友的先进事迹,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勇攀高峰,在“浙”里书写新的辉煌。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又见面了,而所谓“缘起”,还只是刚刚开始……
百廿情、求是梦——求是园里共通的情、大家的梦,期待着与您重逢的那一天!
再会^0^~
(文/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