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8日,浙江大学关工委以院级关工委协作组为单位,分别召开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学习体会。来自全校40多个院级关工委担任副主任的老同志参加了会议。校关工委顾问、副主任、秘书长及学校离退休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讨论会。
各协作组会议首先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精神。校关工委副主任、第三协作组召集人曹列锋老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应该思考作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关工委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量力而为地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要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热心育人的关工委队伍,为我校高水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挥作用。
校关工委秘书长朱征在讨论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容深邃,是我国高校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他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大学每个师生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作为长期受党教育的老同志,我们也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同时,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北大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副主任董守珍老师在讨论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非常接地气。他特别强调的是人才培养。“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我们做关心下一代工作,根本的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发挥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校关工委副主任、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的嫡孙王明华教授说,习总书记这次在北大的讲话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是一致的。通篇讲话实际上还是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展开的。而且给予了非常明确的回答,那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这里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两个问题。关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习总书记也讲得十分到位,那就是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三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校关工委副秘书长李乐鹏在发言中说,习总书记通篇讲话并不长,但有一个组词使用频率最高,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寄予满满的期望。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青年一代接续奋斗。特别是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否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关工委作为学校“全员育人”队伍中的一个补充部分,我们必须始终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配合主渠道,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开展工作,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参加会议的各学院关工委老同志纷纷发言,畅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