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公筷公勺见文明,“银耀玉泉”树新风

编辑:时间:2020年07月01日访问次数:201

浙江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组织发起的“银耀玉泉”退休老同志志愿者服务队,得到了广大退休老同志的支持和响应,尤其是在今年开展“银尚达人助力公筷公勺进我家”活动中,“银耀玉泉”志愿者和玉泉老年书画社的同志们,身体力行,争做使用公筷公勺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在短时间内书写和绘画出200把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折扇,为增强文明就餐意识,加大推广公筷公勺使用力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银耀玉泉”志愿者、玉泉老年书画社作品视频


“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导行动,有利于防止疫病传播。餐桌传播是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使用公筷公勺有利于杜绝唾液、飞沫在餐桌上传播,防止“病从口入”,有效阻隔疾病口口传染,实现疫情的科学防治、有效防控。使用公筷公勺看似小事,但小事见文明,小事保健康。“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 倡导行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文明用餐习惯,弘扬了绿色健康节俭的生活理念,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卫生、科学的餐饮新风尚。

使用公筷公勺的正确使用指南:


餐馆就餐时:

1、应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2、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3、公筷取菜应适量,不将多余的菜返回菜盘;

4、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

5、不将公筷公勺插入自己的菜和饭中;

6、餐后剩余食物收集,应使用公勺公筷。


  在家吃饭时:

1、固定餐具: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2、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3、公筷公勺:不能分餐的情况下,每个人应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素材来源:“银耀玉泉”志愿者、玉泉老年书画社
文字作者:丁   
本文编辑:张晓昀
责任审核: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