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西湖区求是社区的黄帮达,是浙江大学一名退休教师,今年88岁。这段时间来,他每周惦记着原校医院退休医生叶志方。“和他谈谈我对《伤寒论》的见解,一聊就是大半天呐。”黄帮达告诉记者,与叶志方一同到他家来的,还有蒋方炎和卞菊凤,他们都是浙江大学“银耀玉泉”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三人组团上门。

第一回见面,细心的蒋方炎发现黄老家厨房下水道堵塞,便自制工具疏通管道,忙活了半小时,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

因疫情防控需要,小区内的食堂暂时只提供盒饭,吃饭成了问题。卞菊凤每次看望黄老,都会专门炒一两个小菜带上,帮助改善伙食。前两天天气凉快,他们还带黄老去西湖边看风景,拍了不少照片。“现在,见不到他们,我这心里就空空的。”
别看黄帮达说话中气足,但他的身体隐患颇多,心脏里曾放过6个支架,还有几十年糖尿病史。老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女长期在国外,一年回来看望他一次。14年前,爱人突发疾病去世,这一来,黄老彻底开始了独居生活。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不便与心灵的空虚时不时地向老人袭来。今年7月,浙江大学“银耀玉泉”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后,筛选安排了3位志愿者与黄邦达“结对”,每周上门一次,帮助老人克服生活上的不便。

无独有偶,“银耀玉泉”志愿者周荣娣和沈菊英第一次到孤寡老人黄纪秋家里时,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黄纪秋今年92岁,是浙江大学英语系退休教师,一生未婚。老人的房子里没有装修过,除了满屋的书籍,就是舍不得扔的家具,一块用了30余年的窗帘布飘在窗台前。这样的生活在他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也不想改变。周荣娣和沈菊英每周上门和黄纪秋拉家常,慢慢取得信任,逐渐打开了老人的“心结”。几次沟通下来,黄纪秋把志愿者当成了自家人,每次来时都要拿出水果一起分享。黄纪秋家的窗帘也换成了淡黄色,看起来温暖了不少。

浙江大学离休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兼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朱征表示,浙江大学“银燿玉泉”志愿者服务队首批队员共48人,分成3组开展志愿服务,已累计服务近百次。其中,有不少老同志自愿报名参与为老服务,他们精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助力关心关爱困难老同志。“因为工作时都曾是一个单位的,他们之间沟通交流更加顺畅,还能找到共同语言。”
内容来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