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在鲜红的党旗下 汪益民为计算机学院学生党员上专题党课

编辑:时间:2021年11月01日访问次数:114

20211020日晚上,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鲜红的党旗下党建活动在曹东502举行,特邀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原党委书记汪益民老师参加党建活动的师生作《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专题党课。学院辅导员老师和1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党员到会聆听。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张栋梁老师主持。

首先,汪益民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与计算机学院的缘分以及他作为一位老党员,从入党、任职辅导员、关注学生发展到担任党委书记,一生从事学生思政与党建工作的心路历程。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每位中国共产党员都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汪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回答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他高中时就十分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了一位政治老师。后来得知,这位老师并没有将他的申请书上交给党支部。虽然没有入党,但汪老师并没有气馁,为表示自己的决心,他把《纪念白求恩》中“做一个有益于民的人”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把自己的名字“汪镇威”改为汪益民。他认为,“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即便不是党员,至少也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便没有入党,也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正是由于汪老师心有所信,不懈追求,1981525日,他终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年,汪老师34岁,距离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光阴。

所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正是汪益民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让他能够在多年来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是汪老师28年来坚守思政与党建工作的基石,是他后来带领着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建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来源。

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的10多年间,汪老师高度重视学院的党建工作,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组织发展工作,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汪老师也积极推进浙江大学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了浙江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

如今,退休的汪老师依然不忘初心,壮心不已,十分关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担任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关工委副主任,积极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做一个贴心、温暖的人,可能就是我一生最想做的事情”是汪老师一直践行的准则。心有所向,方能行远。对于预备党员们来说,既然加入了党组织,就要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课第二部分,汪益民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在苏联进修时的见闻,并讲述了苏联演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汪老师在苏联进修时正值苏联解体前后,他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思想混乱。由于“民族社会主义”与多党制的实施,苏联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逐渐割裂,社会动乱、民族分离倾向日益加剧,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民族和社会危机之中。面对苏联满目风雨飘摇的局面,汪老师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真谛,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一刻也不脱离人民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接续奋斗,创造新辉煌。

最后,汪老师寄望在座的各位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命运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一定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为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方位中,只有坚信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才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