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银龄支教】周韧:凝心铸魂忠使命,不遗余力树人才

编辑:时间:2022年04月27日访问次数:122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离退休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是教育部进一步加强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学校“乐龄”计划项目和整体援派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我校2020-2021年选派的7位退休教师秉承求是创新精神,弘扬教师奉献精神,积极发挥余热,投身西部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了浙大力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在彩云之南,大美之巅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对当地教育现状和国家教育脱贫攻坚有着最真实的体会和实践,所思所感都是银龄支教事业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定期推出银龄教师们的文章,透过文字感受他们带来的正能量。

银龄支教教师持续招募中,期待您的加入!






“我的一段充实饱满的支教经历”
         ——周韧教授漫谈银龄滇西支教

 

202011月我光荣退休了,在2021年初学校选派我赴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后称滇西大傣医药学院)进行支教。我想着能做的尽量做,就在教学、实验室建设这些方面把工作量安排的饱满一些。

我在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承担了面向护理学和康复治疗专业的病理学课程教学,完成45学时和48学时病理学全程(理论和实验)课程,听课学生分别为92人和96人,并培养病理学助教1名。在支教期间还承担了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病理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鉴定和审定了人体病理学60余个,审定病理学教学切片200余张,完善了该校的病理学教学实验室内容。

鉴于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目前病理学教学急需人体教学标本,经向我校(浙大)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了《精准实施中西部高校帮扶——讲好中国故事》的项目资助,利用我校在病理学人体教学标本的特色,计划为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提供部分病理学人体教学实物标本和数码虚拟标本,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

这段支教经历给我的最大体会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综合实力等各方面与东部高校水平差距较大,专业教师奇缺尤为突出 (例如,医学类中基础医学课程师资,如病理教师)。在国家前期扶贫计划先行取得突飞猛进改变的基础上,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就突显出来了。同时,东南沿海高校(例如浙江大学)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高等教育的厚重底蕴形成了十分可观的高势能型优势,这一势能差距的存在表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考虑到高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和具有积累效应的工作,以及东南沿海与中西部高校之间存在的高势能型差距,中西部高校的帮扶工作,需要从整个医学教育着手进行全面的精准性帮扶,我向浙大医学院党委汇报了情况,经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党委建议和我校医学院党委批准,我们采用多重支部联合帮扶的形式(医学院教学管理党支部、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党支部以及临床医院病理科党支部等)与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教工党支部建立了“友好党支部”,向滇西大傣医药学院赠送我校教师主编的《医学形态学实验》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指导》各100册,加强和加大对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的全方位帮扶。

在《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我本人有幸成为银龄教师援助滇西应用科学技术大学中一员。近7个月的西部支教实践中,亲身体验了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对我国中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发达的状况有了亲身感受。通过中西部支教,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的科学论断,期待银龄计划在“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国策指引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周韧、王卓尔、孟菲/文,周韧/供图,施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