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系,各单位关工委:
今年教育部关工委将继续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现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开展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精神,就我校部署落实本年度“读懂中国”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老少共话二十大 踔厉奋发新征程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全校各学院(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离退休工作处
三、活动形式
各学院(系)关工委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和工作要求,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对“五老”进行采访。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通过学生与老教授、老党员、老模范等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整理他们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托和建议,记录参与学生的感想和体会,并通过征文、微视频、舞台剧等形式形成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四、作品推送
活动结束后,根据教育部关工委的要求,每个直属高校要向教育部关工委提交征文5篇,微视频作品3个,舞台剧自愿推送。为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要求各学院、系至少向校关工委报送征文、微视频各一件,经校关工委遴选后推送。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动员学生制作并报送舞台剧。
五、活动时间
(1)本次活动于3月份开始启动。校关工委于3月中旬以邮件方式将有关通知转发到各学院(系)关工委负责人、党政办公室等,各院级关工委就本单位落实“读懂中国”活动事宜进行研究并制订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和实施。
(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围绕主题,按照要求,物色、遴选被采访对象(有突出成就的老党员、老教授、老科学家等),并于3月31日前将人员名单报学校关工委办公室。
(3)组织学生对老同志进行采访,并撰写征文,制作微视频等。作品完成后,于9月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报送到学校关工委办公室(zdggw@zju.edu.cn)。
(4)学校关工委将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单位选送的作品进行评选,(具体评选办法另行通知),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送教育部关工委的5篇征文和3个微视频及舞台剧,并按要求报送到教育部关工委。
六、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读懂中国”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是青年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路径;是关工委配合主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是推进我校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是我校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的第5年,各院级关工委应在本学院(系)党委的领导下,提高思想认识,克服厌倦情绪和轻视思想,认真研究部署,广泛动员和组织“五老”及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应建立活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这次活动,并取得应有的效果。
2、今年“读懂中国”活动的主题是“老少共话二十大 踔厉奋发新征程”。与往年相比,虽然各有侧重,但主要精神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大学生对“五老”的采访,发掘并着力宣传他们在革命斗争、国家建设、教育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和典型事迹,以教育和启发青年一代立足中华大地,厚植爱国情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3、在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素材(包括老照片、老物件、录像录音资料等),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征文,2000字),制作成微视频(5分钟)。根据以往活动的实践经验,视频制作,一定要紧扣主题,先创作脚本,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微视频不是简单的采访,而要在采访的基础上,综合各种素材制作而成;要注重视觉效果,尤其是开始镜头一定要精心选材,要把主人公最有代表性的、有亮点的成就展现出来,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征文撰写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被采访人的个人经历;二是突出的工作成就、贡献等;三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和学生感言。文章要生动感人,突出故事性,切忌口号式或写成一般的事迹介绍。
4、设立“在鲜红的党旗下”平台的学院,可与“读懂中国”平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5、利用各类媒体扩大宣传造势,尤其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宣传覆盖面,力求使活动达到“参与一个,受益一方”的效果。
附件: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开展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及有关附件
浙江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3年3月13日
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开展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
教关委函〔2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关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关工委,部直属各高等学校关工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按照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安排,教育部关工委决定2023年在全国高校继续开展“读懂中国”活动,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部直属各高校关工委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
三、活动形式
由学校关工委充分组织发动二级学院关工委,围绕年度活动主题,组织青年学生与有影响力的本地、本校“五老”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整理、展现他们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重托和建议,通过征文、微视频、舞台剧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四、活动安排
(一)部署阶段(2023年2月)
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部直属各高校关工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做好本地本校
活动的部署、宣传发动和工作指导。
(二)活动开展及初评、展示阶段(2023年3月—9月)
各高校关工委根据部署安排,围绕年度活动主题,指导确定“五老”人选,组织青年学生
与之结对、交流,撰写文章、拍摄微视频、录制舞台剧(具体要求见附件1)。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部直属高校关工委分别负责组织本地本校作品评审(评审参考标准见附件2)和展示,并及时以多种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三)作品推荐阶段(2023年9月下旬)
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和部直属高校关工委于2023年9月25日前,向部关工委报送推荐
作品及《“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见附件3)、《“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和活动总结。各省征文和微视频推荐数量参见《各省(区、市)推荐作品数量表》(见附件5),部直属高校每校推荐征文5篇、微视频3个。舞台剧自愿推荐,各省、各部直属高校推荐数量分别不超过3个、1个。活动总结1000字以内,主要反映特色做法、活动成效等。报送邮箱:dudongzhongguo@126.com。
(四)评审及展播作品制作阶段(2023年10月中旬—12月中旬)
教育部关工委组织专家对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和部直属各高校关工委推荐的作品分类
进行评审,中国教育电视台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加工、制作。
(五)优秀作品展播及推广阶段(2023年12月中旬开始)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平台,教育部
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心系下一代》杂志等,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推送、刊发。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作品,同一单位报送的征文和微视频,如被访谈人相同,原则上仅展播一个作品。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协同创新,突出育人实效。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在同级党组(党委)的
领导下,将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主动融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纳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加大委员单位协同力度,积极探索将“结对访谈”转化为思政“大课堂”的有效路径,不断提高活动吸引力。
(二)积极组织发动,扩大活动参与面。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坚持将活动重心落到
学院,进一步强化二级学院关工委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选好访谈人物,加强先进人物及事迹遴选挖掘,重点聚焦本院“五老”和“杰出老校友”;要创新方式方法做好宣传发动,多样化组织更多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访谈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精品高质。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对报送作品进行认真审核,
内容要契合主题、积极向上、真实感人,文字要通顺流畅、表达清晰、可读性强,视频要生动鲜活、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文、微视频涉及的被访谈人物仍健在,且要有面对面访谈环节,突出活动“以史为本言传身教”“老少结对双向互动”的特点。
(四)大力宣传推广,注重成果运用。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注重“拍摄一人带动一片”,
通过组织现场访谈、举办优秀成果展、开辟专题专栏等方式,加大优秀作品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活动受益面。要积极拓展优秀作品在“四史”教育、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中的使用途径,结合实际需求深挖优秀作品育人价值,多维激发学生共情共鸣,进一步增强活动育人实效。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饶泽欢 010-66096963,15202855037
杨 勇 010-66096731,15901067707
附件:1.“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要求
2.“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评审参考标准
3.“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
4.“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5. 各省(区、市)推荐作品数量表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3年2月21日
附件1
“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一)紧扣主题
要紧扣“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深入挖掘、记录、展示、宣传“五老”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重托和建议。
(二)主旨明确
要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突出“五老”人物事迹,注重发现“最伟大的小事、最平凡的奇迹、最日常的奋斗和最具体的全面”,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切忌写成或拍摄成“五老”个人简历。
(三)内容真实
记录的“五老”个人经历须真实可查、有相关资料证明。其中,征文、微视频被访谈人物在作品制作时仍健在。
二、其他要求
(一)征文作品
1.文体要求:记叙文
2.语言要求:通顺流畅、表达清晰、可读性强
3.字数要求:不超过2000字
(二)微视频作品
1.形态风格
节目形态:专题片、微纪录
视频格式:MP4(不得低于15M码流)
视频标准: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
节目风格:用艺术手法拍摄制作校园专题片、微纪录等,画面构图完整清晰、镜头有设计感、拍摄手法丰富,故事内容真实有效。
时间要求:不超过5分钟
2.拍摄要求
应为受访者配戴无线话筒进行收音,切忌直接使用摄像机进行录音。
摄像机使用前应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
拍摄过程中,保持机身水平,画面构图平衡稳定,推、拉、摇、移镜头要稳,速度匀速,跟上焦点;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光点,以免因画面反差较大,影响效果;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能清晰辨认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尽量多拍摄,拍摄时长要远远多于实际用时长。
拍摄结束时,应多录几秒再停机,为剪辑留出余地。
3.解说要求
用直白的语言文字叙述;有起承转合,设置高潮或合理安排突出主题;贴近观众的心理,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忌宣传片式解说词。
4.技术要求
画面要求:统一为全高清(1920×1080)16:9制式,上下不要有黑遮幅;注意保持清晰、干净;有字幕。
音频要求:节目声道分为1声道(解说、同期声),2声道(音乐、音效、动效);最高电频不能超过“-8dB(VU)”,最低电频不能低于“-12dB(VU)”。
字幕要求:对白、旁白和解说等均须加配中文字幕。用字准确无误,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位置居中,字体字号为黑体60号,字边要加阴影;字幕应与画面有良好的同步性。
资料运用:片中一旦涉及到非本校拍摄、不属于拍摄团队创作的视频素材,一律要在画面右上角注明“资料”字样。“资料”字体字号为黑体65号,字边要加阴影。
(三)舞台剧
1.形态风格
节目形态:舞台剧。根据“五老”采访素材改编舞台剧,通过切换台进行多机位录制,剪辑成视频。
视频格式:MP4(不得低于 15M 码流)
视频标准: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
节目风格:用艺术手法拍摄、制作校园舞台剧,画面构图完整清晰、镜头有设计感、拍摄手法丰富,故事内容真实有效。
时长要求:不超过10分钟
2.技术要求
画面要求:统一为全高清(1920×1080)16:9 制式,上下不要有黑遮幅;注意保持清晰、干净;有字幕(黑体居中)。
音频要求:节目声道分为1声道(解说、同期声),2声道(音乐、音效、动效);最高电频不能超过“-8dB(VU)”,最低电频不能低于“-12dB(VU)”。
字幕要求:对白、旁白和解说等均须加配中文字幕。用字准确无误,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位置居中,字体字号为黑体60号,字边要加阴影;字幕应与画面有良好的同步性。
附件2
“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评审参考标准
一、征文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紧扣主题、立意明确(30分) | 记录、展示“五老”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重托和建议。若偏题酌情扣分。 |
内容详实、表述得当 (20分) | 突出“五老”人物事迹,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切忌写成“五老”个人简历。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
语言优美、文笔流畅 (20分) | 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
情感真实、表达细腻 (20分) | 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
文体合规、用字规范 (10分) | 文体为记叙文,字数不超过2000字。文体有误或字数超过2400字即此项为0分,字数在2001-2400字之间或出现不规范用字的酌情扣分。 |
二、微视频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主题表达 (30分) | 记录、展示“五老”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重托和建议。突出“五老”人物事迹,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切忌拍摄成“五老”个人简历。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
结构设置 (20分) | 结构明确、逻辑清晰,悬念设置精彩且自然,能够突出主题、吸引观众。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
细节和节奏 (20分) | 调和统一,不突兀;节奏严密且活泼,变化精巧且错落有致;细节运用真实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画面构图、特效、字幕、片头片尾、暗转等包装处理得当。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
电视语言表达 (20分) | 画面语言生动且富有特色,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表达出拍摄主体的内在情绪、心理及表现行为等;解说语言为画面服务,且起到补充和画龙点睛作用;现场语言如采访等,出现时间合适且有对主题阐释等作用,能够很好地渲染影片;字幕语言能够调动观众兴趣,令人印象深刻。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电视语言单一,无法讲清事件,无法使观众明白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酌情扣分。 |
剪接和时长 (10分) | 根据影片结构划分篇章结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转换符合整体节奏,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思维逻辑独树一格。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如出现跳帧、黑屏等重大技术失误,或时长超过6分钟,该项即为0分;时长在5—6分钟的酌情扣分。 |
三、舞台剧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主题表达 (30分) | 记录、展示“五老”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重托和建议。主题鲜明,贴近生活,有深度,引起观众共鸣。若偏题酌情扣分。 |
内容设置 (20分) | 基于人物事迹,从小点切入,以小见大;剧情编排合理,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明显;幕与幕之间转换适当。根据剧情设计酌情赋分。 |
舞台表演 (20分) | 突出艺术设计与表现力,主题表现清晰,人物性格表现充分,动作得体到位,情感细腻有共鸣,团体合作默契。根据表演酌情赋分。 |
舞台呈现 (20分) | 服装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合体大方,饰物搭配得当,辅助表现人物性格、剧情效果等;场景布置及道具安排准确反映剧目表达内容及环境。根据视觉效果酌情赋分。 |
视频录制 (10分) | 通过切换台进行多机位录制,有不同景别的搭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配戴无线话筒对演员进行收音,且声音清晰;背景音乐符合剧情及气氛需要。根据视频呈现酌情赋分。 |
附件3
“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
填报单位: 填报人及联系电话:
学校名称 | 作品类别 | 作品名称 | 受访“五老”姓名 | 受访“五老”出生年月 | 作者 | 指导教师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作品类别为征文、微视频、舞台剧,作者、指导教师请按顺序依次填写具体人员姓名。
2.“五老”在作品制作时仍健在,如2023年访谈后去世,请在备注中标明。
附4
“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教育部直属高校)
填报人及联系电话:
学校名称 | 院系数量 | 开展院系数量 | 被采访“五老”人数 | 主创团队学生人数 | 受益学生人数 | 征文 收集数 | 微视频收集数 | 舞台剧 收集数 |
|
|
|
|
|
|
|
|
|
说明:主创团队学生指实际参与作品创作的学生,受益学生指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和影响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