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物理学院“读懂中国”最佳征文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主题活动

编辑:时间:2024年04月23日访问次数:10

“读懂中国”是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于2018 年起开展的主题活动,该活动结合党和国家发展历程重要节点,每年一个主题,旨在通过征文、微视频的形式,深入挖掘、记录、整理、展示、宣传“五老”人员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令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深刻感受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由物理学院报送的散文《戈壁深山献青春,“两弹一星”建功勋》,讲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唐孝威先生的故事,入选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受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邀请参与了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展播(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QZrmXtJ66jyRtyanOguw),并于近期被选送参加“读懂中国”活动五周年优秀作品展演。2024年4月13日,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墨馨、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贯乔作为征文讲述人赴京参加了录制活动。


附展演作品全文《戈壁深山献青春,“两弹一星”建功勋》(作者:章晨)

唐孝威(1931年- )

 

戈壁深山献青春,“两弹一星”建功勋


一方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和一叠资料,伴随着清晨的朝阳,唐孝威院士开始了一天的伏案工作。在浙江大学工作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在这间普通的办公室,兢兢业业,不忘初心。

1949年2月,还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高三的唐孝威,经过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考察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决心将毕生的精力献给党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1952年,因国家的需求,唐孝威提前一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我国核科学事业的科研创业工作。

脚踏金银滩,满目荒凉,海拔3200米的草原,缺氧、酷寒,走路急了喘不过气,胸膛憋得像灌满了沙子,身体瘦弱的唐院士坚持带领着研究小组日以继夜地工作,从零开始,成功研制出核武器所需的核测试及探测器。他是在实验上确证我国原子弹中子点火技术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在实验上判断并证实我国氢弹原理成功的第一人。

每当谈及“两弹一星”研制工程,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时,他再三说:“我只是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只是听党的话,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考大学如是,转行找铀矿石如是,去金银滩负责测试研究如是,70岁后钻研脑科学亦如是。”

到浙江大学执教后,唐院士继续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他创建了交叉学科实验室,并一直致力于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不但教给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离休后,唐院士也一直坚持做科研、带学生,办公室的门常年为学生敞开着,他还经常给中小学生做报告,每次报告前都要对PPT再度检查磨练,应需修改。

唐院士一直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勤恳工作,从不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他不但把出国期间的外汇津贴全部上交,谢绝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荣誉与奖金,而且还将浙江大学竺可桢奖的奖金悉数捐给教育基金会设立助学金,支持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安心求学。为了推动意识研究,他曾主动提出可以在浙江师范大学做兼职导师,在聘任仪式上,他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薪酬和科研启动经费,他这么做,只是出于对学生以及中国意识研究工作的支持。

唐院士有个“三不原则”:不收礼物、不收酬金、不受宴请。在他90岁生日之际,学生们原计划办一次生日纪念会,但他再三推辞,最后将纪念会改为学术交流会,让与会学生们交流最近的研究心得。会上唐院士发表了题为“我的老师的故事”的演讲,与大家分享了物理学家王淦昌、赵忠尧、张文裕,生物学家贝时璋以及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故事,希望师生们一代代地把爱国主义思想和创新精神传承下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唐孝威院士身体力行,忠实践行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始终保持着忘我的工作精神,他爱国爱党,专业精湛,勇于原创,不囿于物,他就是我们心中“王淦昌”式的好老师,他身上闪耀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埋头苦干、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


(来源: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