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党工委

站内搜索

传媒学院退休支部参观“教育家精神”主题展览

编辑:时间:2024年11月07日访问次数:10


1016号上午,传媒学院退休支部组织党员参观学校“教育家精神”主题展览。尽管天公不作美,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雨,老师们依然风雨无阻地到达了活动现场。来到高大宏伟、端庄大气的新图书馆,见到久别重逢、分外亲切的老同事,老师们都十分高兴。

为推动全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浙大智慧和力量,学校举办了“习坎示教 启真厚德”教育家精神主题展。

老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45位求是大先生的事迹,深受教育和感动。竺可桢、王淦昌、郑晓沧、谈家桢等各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前辈,以及老师们熟知的陈立、姜亮夫、夏承焘、沈善洪、王承绪、陈建功、蒋礼鸿等大先生,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参观结束后,老师们来到学院320会议室进行座谈,学院党委王庆文书记参加了座谈。王书记向老同志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老同志们对学院和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祝贺张梦新老师被评为浙大离退休教职员工“正能量之星”。王书记通报了学院发展情况,以及当前正在准备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和“十四五”收官等工作,希望老同志们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支部书记张梦新老师代表大家对学院党委的关心表示感谢,向大家汇报了一年多来本支部在党员教育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员民主测评、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党纪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汇报了《退休支部学习教育情况总结》。

座谈会上,党员们纷纷畅谈参观“教育家精神”主题展的感想。今年刚退休的何春晖老师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退休支部的组织生活,感到很开心。何老师结合自己在担任学校档案馆副馆长时的经历,谈了当年去“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老先生家和王老女儿(浙大生物系毕业)交谈,去马一浮先生后裔家中接受马老字画捐赠的故事,深为两位大先生及其后人的崇高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

邵培仁老师在书面发言上谈到,自己深为老一辈教育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甘为人梯、爱生如子的精神所感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还可以以文育人、以艺育人、以身育人,今年他的《华夏传播理论》分别获得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和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传播学》(第三版)和《媒介管理学概论》也申报了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他表示要向前辈教育家虚心学习,继续发挥余热,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张梦新老师谈了浙大的校训“求是创新”,讲了新闻系开创时期的林淡秋、江牧岳、于光、张大芝四位老系主任,新闻系的离休老主任邬武耀老师为教书育人倒在了讲台,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还讲了蒋礼鸿教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一书,从讲义到书稿,反复修订补充,直到第六版出版,诠释了一位学者严谨务实的学术追求和启真厚德的精神。

刘文奕老师谈了自己十年前采访多位浙大老先生,拍摄了专题记录片《浙江大学红色知识分子之旅》(1939—1949),并希望能有机会把当年的采访文字稿在学校支持下整理出版,以作为立德铸魂的红色教材。

李寿福老师在谈了自己的体会后,表示学校的教育家精神展除了45位大先生,还可以增加一些相对年轻的教育家,比如除了姜亮夫、蒋礼鸿先生外,还可增加郭在贻先生;除了夏承焘先生外,还可增加吴熊和先生、徐朔方先生等,以体现学术的传承。

与会的罗金鑫、杨洁和李越深老师也都发表了参观后的感想和体会。大家表示要向大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学习,为培育人才,为浙大和传媒学院的建设发展奉献自己的绵力。


(来源: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