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艺术与考古学院于西溪校区艺术楼举办了“在鲜红的党旗下”主题教育活动暨先锋学子全员培训会。特邀学校求是宣讲团成员许为民教授到会为学子们上党课。培训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蕾蕾主持,学生党员、机关党支部党员等110余人参与。
许为民老师党课的题目是:《求是精神:科技与人文共融》。他从浙江大学校歌引入,深入阐释了科技与人文相互共融,双向奔赴的紧密关系。而求是精神正是其最好的体现。他以浙大在抗战时期的“文军长征”、竺可桢校长身体力行的典范事迹、学校985工程与双一流建设的里程碑为例,向在座的党员们生动诠释了“求是精神”如何贯穿浙大的发展历程。他告诫每个浙大学子,要自觉地弘扬求是精神,朝着成为有厚重人文情怀的理科生和有坚实科学素养的文科生方向努力。
许老师还指出,科技与人文相互共融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全球化浪潮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浙大学子应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各自领域中坚持求是创新、砥砺奋进。他强调,同学们要将自身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砥砺家国情怀。同时,要刻苦学习,扎实基础、自由探索,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新时代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先锋力量。
许老师的党课生动深刻,条理清晰,内涵丰富,使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发。
赵蕾蕾在总结中提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当弘扬求是精神,坚持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以求是精神为基石,筑牢理想信念,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作为新时代艺术与考古领域的学习者与实践者,我们肩负着融合科技与人文的重任。我们深知,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立足,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精通科技知识,勇于创新探索,更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将“求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指引,不懈追求真理,勇于担当大任。
——本科生党支部 潘雨婷
许老师的党课让我深感共鸣,“求是精神:科技与人文共融”这一主题在我学习中国书画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中国书画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艺术与设计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许陈炜
许为民老师围绕“求是精神”,以浙大校歌为引,从文军长征、竺可桢老校长、科技与人文、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四个方面介绍了“求是精神”的源头、楷模、弘扬与筑基之路。“求是精神”不仅是治学精神、科学精神,更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作为浙大人,我们应践行“求是精神”,沿着竺老校长等求是楷模们的足迹,以家国情怀激发学习使命,从“求是精神”中汲取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作为考古文博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坚持科技与人文共融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雷静
文丨戴俊明
图丨侯 煜